“红薯很好吃”
笔者收藏有几枚计划经济年代的红薯供应票,其中一枚印有“最高指示”的红薯票现在看来颇为有趣。这枚红薯票印制于1970年10月15日,是当时西安市建二公司202工程队职工食堂发给王友智40斤红薯的凭证。上面印有“最高指示”,内容为“红薯很好吃,我很爱吃,最好以后在粮食中配给一部分红薯。”
“文革”时期,我国普遍将毛泽东主席的话称为“最高指示”。但象“红薯很好吃,我很爱吃”这样的最高指示并不多。当时许多文字表述的文件、图书、报刊、票证上都印有“最高指示”,把这条最高指示印在红薯票上,当然最贴切了。
红薯,学名甘薯,又叫“白薯”、“红薯”或“番薯”。陕西等地又称“红苕”、“红芋”。系草本植物,茎细长,块根可以吃。据资料记载:红薯原产自美洲,欧洲第一批红薯是由哥伦布于1492年带回,然后红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并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红薯最初引入我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福建华侨陈振龙常到吕宋(今菲律宾)经商,发现吕宋出产的红薯产量最高。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方法。后来经过陈氏家庭的推广,红薯在我国普遍栽种。
小时候第一次吃红著,感到特别好吃,因为它有甜味。一旦把它作为主食吃时,也有难咽的时候。文革期间,粮食定量,粮站有红薯供应,按规定:5斤红薯顶一斤杂粮。买回家后大量食用时,,会感到胃酸也会厌烦。
艰苦的年代终于过去了。改革开放后,如今的市场上,各种细粮、杂粮比比皆是,副食产品也极为丰富,红薯渐渐变成了加工粉芡、粉条的原料,其主食作用渐渐隐退,成了人们的一种零食或保健添加食品。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艰苦的岁月,红薯曾经作为人们活命、充饥的口粮的历史。 (雷晴波 孙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