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省统计局公布了2006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排名,前十强中,拥有能源优势的陕北占据6席,陕南仅汉中市的汉台区依靠城区优势挤进十强。可以说,从三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排名来看,我省区县经济发展南强北弱,能源优势是区县经济发展最大的推动力。
三大问题困扰县域经济发展
首先,我省县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极不平衡。2006年,我省县域经济平均总量仅相当于2005年全国县域平均水平的61.3%;93个县域经济发展等主要指标绝对量及增速高低相差较大。与监测县域平均值相比,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最大值分别为平均值的5倍、11.4倍,榜首和榜尾相差97倍。去年,延安市宝塔区生产总值144.3亿元,位居榜首。最低的佛坪县生产总值仅为1.46亿元。
其次,我省县域经济特色不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目前,我省绝大多数县域属于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特色产业不明显,民营经济发展缓慢。2006年,在我省监测的县域中,名次靠前的主要依靠资源优势和老工业基地来支撑,陕北神木等地依靠石油、煤和天然气资源优势,宝鸡市的陈仓区等城区依靠原有的工业基础独当一面。全省区县经济缺乏新兴的民营经济和大规模龙头产业聚集地。
此外,经济运行效益低,大部分县域财力不足。2006年,我省监测县域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仅有23个,51个县域不足5000万元,9个不足1000万元,11个不足100万元。特别不发达的地区,县域财政收支缺口还在逐年扩大。
我省十强与西部百强有差异
8月12日出炉的西部百强县中,陕西的7席分别是神木县(第6)、靖边县(第17)、志丹县(第19)、吴起县(第21)、延川县(第36)、韩城市(第62)和安塞县(第81)。在我省十强县中,入围西部百强的韩城市、延川县和安塞县却不在其中,分别为11、12和15名。
原因何在?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光解释说,组织全国百强县和西部百强县排名的机构是经济日报社下属的中郡经济研究所,他们的排名标准主要是GDP人口和财政收入等项目,而且他们选择的参选标准是纯粹的县市,不包括地级市城区,即县级编制的名称上带区的县域。如:西安市的长安区以前也在西部百强县内,可县改区后,就不在参选范围内了。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范围是93个县区,仅不包括西安市的原城区7个区、铜川市的城区和郊区、宝鸡市的渭滨区和金台区、咸阳市的秦都区和渭城区、杨凌示范区。同时,我省县域经济评选标准为经济发展指标、经济结构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等四大类共26项。此外,鉴于县域大小差异较大,我省人口最多的县区为西安市长安区,人口100.73万;人口最少的佛坪县仅有3.23万人。因此,我省在评选过程中还充分考虑了人口差异。
拥有能源优势可争全国百强
在省十一届党代会上,省委书记赵乐际提出,我省积极推进“扩权强县”,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支持基础条件较好的县率先跻身西部乃至全国经济百强县。目前,我省县域经济和全国百强县之间还有很大差距。2006年度,全国百强县最后一名河北三河市当年实现生产总值158.1亿元,比我省生产总值最高的延安市宝塔区144.3亿元高13.8亿元。三河市去年财政收入15.05亿元,比我省财政收入最高的吴起县12.3亿元高2.75亿元。
今后,我省区县怎样才能挤进全国百强县?省统计局县域处副处长成建荣说,这些年,我省在陕北建立能源重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战略成效显著。今后要使我省突破全国百强县零的纪录,还要依靠拥有资源优势的区县在经济发展等指标上有所突破。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