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高会上,品尝着上等的中国茶,外宾赞不绝口。
182斤的大南瓜引来了不少农民朋友和记者的目光。
农高会上的稀奇事还真不少,不信你随记者去瞧瞧……
外国官员讲中文
中国官员对英文
“为了方便下面观众,我将用自己学过的一点汉语进行发言。”刚刚还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副总裁施朗然,在中澳农业合作周开幕式暨高层论坛上,突然说起了汉语。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外国官员除了对中国的国情、农业、礼节了如指掌外,竟然对“十七大精神”颇有研究。他说胡锦涛同志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大中将农业、气候、节能减排等问题列入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而澳大利亚也将这些列入了议事日程,这说明大家很有可能在这些方面有更大的合作。
而随后上台的国家外专局局长季允石也“不甘示弱”,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发表演说,引来了听众的阵阵掌声,有人低声说:“这就叫合作啊!”
本届农高会国际味更加浓厚,国际间农业合作也十分频繁。此次共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法国、日本、吉尔吉斯斯坦、荷兰等13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展位达100余个,还有30多个外国记者对本届农高会进行采访报道。
南瓜重达182斤
红薯呈现七彩色
在农高会上,你总能发现一些“稀奇古怪”的蔬菜品种。或许你刚看到一个8两重的柿子,过一会就能瞧到只有它八分之一大的小“兄弟”;一个新品种的辣椒刚刚吸引你,转头你又能看到一串让人垂涎欲滴的葡萄。
在A馆里,重量分别为182斤和84斤的南瓜姐妹让大家有点“瞠目结舌”,巨型南瓜是航天育种技术的成果。而来自咸阳秦都区的红薯更是呈现出白、橙、紫、黑等多种颜色,有的吃着香,有的品着甜,有的含糖高,有的含微量元素多,原来都是因为品种不同。
在白水县的展台前,不时有游客拍照留念,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把各色瓜果“钉”在墙上,有紫色的茄子、绿色的黄瓜、红色的圣女果、红澄澄的苹果、黄灿灿的鸭梨,远远望去,煞是好看。
陕北说书卖小米
皮影老腔来助阵
“米脂婆姨皮肤好,常喝小米放红枣。米脂婆姨脸蛋红,满口银牙齐整整……”伴着三弦和板胡的音调,古老的陕北说书艺术也被搬到了农高会。李梦雄、常忠海等四位民间老艺人受米脂县邀请,专门来宣传当地的特色杂粮。米脂是我国优质的杂粮生产区,这次由县乡企局局长带队,拿着小米来参展,而这些陕北说书艺人还专门为农高会做了几首曲子。
米脂有陕北说书,华县则有自己独特的老腔表演。为了让皮影这一古老的民间曲艺能够保存下来,这次农高会专门为皮影设立了一个展区,那高亢的老腔,由一些老人唱出,更显出几分神秘、苍凉…… 本报记者 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