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二集中在长江流域,三分之二又集中在汛期,黄河流域人均自产水资源量477立方米,关中仅有331立方米,属低于人均500立方米的绝对贫水性资源型缺水省份。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然而气候变化,降水的减少却给我省的水资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本次沙龙上,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总工井涌谈到气候变化对我省水资源量影响时表示,降水是我省地表、地下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源。近50年来,随降水量丰枯变化,我省地表、地下水资源量呈相应的丰枯多寡变化,总体呈偏旱少水的趋势。
用径流系数法粗略定量估算上世纪90年代相对1956~1979年年均状况,降水量减少影响我省黄河流域地表径流减少约占同期径流减少量的55%,渭河流域受影响比例约为48%。
让我们来看一组90年代后我省出现的水资源偏旱缺水的事实:1990年代我省平均每年有250天处于干旱状态,渭河、汉江都出现有水文纪载以来的断流现象。1995年和1997年是最典型的两个旱灾年。
1995年关中地区出现了接近1928年的大旱,泾河张家山段出现历时5日的断流,汉江及其支流几近断流,延河、仕望河等较大的河流亦发生断流,西安市最缺水时,日供水量仅50万立方米,被迫实行分区定时供水和消防车送水,51家大中型企业被迫停产或限产。全省农田受旱面积4170万亩,成灾面积3114万亩,粮食减产27.5亿公斤,农业损失60.94亿元,工业损失72.66亿元。
1997年是从1994年开始连续四年的持续干旱年。从4月下旬开始的100余天时间里,大部分地方降水偏少5—9成,气温偏高3—6℃,比大旱的1995年还高1.2℃,西安等地极限高温长达近40天;泾、洛、渭等主要河流接近历史最枯流量,汉江部分河段断流60多天,400多座中小型水库干涸,4.6万眼机井吊空。全年有778.87万亩作物绝收,310方城乡人口、120万头大家畜饮水困难,30多个县城供水严重不足,大量牲畜被宰杀,个别县城发生严重水荒,一些企业因缺水被迫停产,直接经济损失68.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