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喜顺·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深化,企业都切身体会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在实现“创新提升,做大做强,稳健发展,和谐安康”企业愿景的同时,努力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在完善体制的基础上完善机制,逐步确立了“不断创新发展,打造成长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而赢得了广大职工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现阶段,为了实现企业做大做强,我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设创新进取的企业文化。创新首先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保障。许多企业都是从老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员工绝大多数都是原来的人员,如何搞好管理创新?回顾企业的过去,从几个亿发展到几十个亿,产值总量有很大突破,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客观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发展既有简单堆砌式的发展因素,还有有机的发展成分,所有单位和部门的管理水平提高幅度不是很大,不能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既然要有机的管理,就要认真研究管理的方式和方法,看看是否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有哪些需要改进,使其能够实现有机式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堆砌式发展。所谓有机发展就好比一个人在幼年时,他的身体、器官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各种能力还十分薄弱,他的成长需要别人的抚养和帮助。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不断发育成熟,加上生活经验的积累,到了青年以至成年,可以不靠别人的帮助,凭着自己的能力自食其立。这种完全靠自身能力的成长便是有机的成长,企业也是如此。各个单位、部门就如人体的各个器官,他不能总停留在幼年阶段,依靠别人的抚养,只靠机会、传统堆砌式的成长。要改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按照党的十七大指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蓝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企业产值由小到大,其管理方式方法截然不同,不只是简单人数上的增加,重要的是管理模式上的转变。技术创新也是加强管理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应该用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改变我们的技术状况,改变“轻技术、重管理”的观念。从目前人才队伍结构明显看出,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多数都愿意到管理岗位,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少了,因而一些企业的技术管理在滑坡,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出现了毛病。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确立重视技术创新的理念,加强和加快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使技术创新领军人物的待遇不断提高,对创造技术成果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形成向技术创新要效应的良好氛围。因此,每一个企业都要努力建立创新进取的文化,摆脱“等着从天上掉馅饼,把单订送到手上”的观念,自立自强,依靠自己的本能和创新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中抓住机遇,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创造空间,不断发展壮大。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克服企业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
二是建立业绩至上的企业文化,加强激励机制。业绩至上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在用人上的业绩至上,即对每个人、每个团队都是用业绩来评价。要建立企业内部一种公平的用人机制,这是保证企业发展、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任何一个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只有一浪,只有一波,而要不断形成人才梯队。只要每一个在岗人员都能够在培养人才上发挥作用,就一定能使企业后继有人,一代更比一代强,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第二个是在分配上的业绩至上。在一些企业,曾经有过一种不良的文化,在分配上不注重看业绩,只过多的给一些人一种机会,而不是给出每个人平等的机会,从而造成了一些人不是真正凭业绩而是靠给的机会,得到了那些不合理的收入,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败坏了企业形象,挫伤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如果一个人真正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业绩显著,受到企业的奖励,广大干部和职工就会认可。因此,企业要建立和形成一种真正的业绩至上的激励机制,为企业做出突出业绩的人披红戴花,评先树模,物质奖励,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不断发展,建立业绩至上的文化。
三是建立良好的执行文化。良好的执行文化是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执行文化尤其对中层领导人来说首先是要理解,如果不理解的执行就是简单的服从,只要理解了,才能真正执行。比如按照企业的议事规则,经过会议讨论、个别沟通确定的事,就要统一口径,步调一致,统一行动,企业内部各层次领导也要按照公司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工作任务。每一个企业所需要的就是这种执行力,这样的执行会使企业每一位员工工作心情舒畅,如果不理解,就不可能愉快的工作,如果没有能力理解,那就不会工作。现在有些单位在执行文化上,领导人没有很好的理解,或者不是很好地理解公司的意图,只是一种被动的理解,甚至造成个别单位对执行文化形成局部抵触情绪。这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本身没有能力认真地去理解,即使勉强理解了,也不能很好地宣传贯彻执行。另外一种是压根就不想理解,有意在制造一种不良的工作氛围,甚至我行我素,这些现象是坚决不能允许的。因此,企业的既定目标确立之后,良好的执行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四是要始终坚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及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始终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治国理政方针,企业也是如此。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是企业凝聚力的保障,作为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担负着重要责任,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坚持这种原则,多考虑可持续发展,抛弃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搞好企业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