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淑女教育进课堂是时尚还是回归

2023年10月07日

学礼仪、练形体、学烹饪,从举手投足练起,从一个微笑学起……三八妇女节前夕,记者从上海市妇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获悉:类似的淑女课程不仅在课余辅导班上纷纷开设,而且正在走入正规大学甚至中学的课堂。

和传统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相比,新时代的淑女应该是什么模样?在提倡女性解放、两性平等数十年后的今天,开展淑女教育又蕴涵着怎样的含义?

淑女教育成为培养新女性的一条途径

上海市妇联发展部负责人潘卫红告诉记者:以市三女中、同济大学女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妇女干部学院等为依托,上海将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形成从中学、大学到“大学后”的女性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在现有或者将要开设的学校课程中,将含有加强女性

放眼全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纷纷开设“卓越女性高级研修班”、“完美女性高级研修班”、“白领女性塑形班”等,课程内容有:跳芭蕾、练仪态、学防身、讲美容、做西餐……被社会各界形象地称为“淑女班”。

此外,近年来上海一些针对十至十五岁少女推出的“淑女培训班”也颇引人关注。淑女教育的走红,反映出相当一部分的群体认为淑女在当今社会环境中普遍受到肯定、占有优势。“我们小时候从没有想过做什么淑女,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希望自己和男性一样。”全职太太陈越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她坦言希望女儿将来成为一位淑女:“容貌是先天的,淑女的修养气质是后天培养的,我希望孩子优雅、知性,待人接物惹

在菁菁校园里,感受“淑女”学做“淑女”

2006年9月7日晚,苏州复兴私塾的“小小淑女学堂”开课。据了解,“小小淑女学堂”的首批学生共有6人,均是10岁以下的小女孩。该学堂主要教授中国古代典籍、弹琴、下围棋、吟诗、作画、刺绣、茶道等,旨在弘扬国学,培养具有独特文化气质和典雅行为风范的现代“小淑女”。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前身是1881年创办的圣玛丽亚女中和1892年创办的中西女中。这所美丽的校园曾经走出了宋氏三姐妹、张爱玲、外交家龚澎及一批女院士。上海市三女中老校长薛正女士曾经说过:“我们培养的不仅是大使夫人,更要培养大使。”淑女课程的提议者李军老师表示,由于女中只有女生,校内的女生相对形成两极分化的特点,要么风风火火,要么内向文静,这是使她萌生开课的初衷。她也希望在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礼仪的同时,让学生在待人处世方面更加到位。

上海师范大学近年来在学校设立女子文化学院,报名者踊跃。该学院提倡在感悟中汲取知识,增加了很多女性作家和女性角色的介绍。针对女性逻辑抽象能力方面的欠缺,学院还设有语言叙事逻辑课程,培养学生缜密的文学写作思维。同时,学院也很重视性别意识和妇女理论教育,并设有女性学、家庭伦理等课程。

我们需要怎样的女性教育

针对淑女教育受到肯定、不少女性乐于参与的局面,也有舆论认为:我国女性解放是从鼓励女性走出家庭、教育女性自立自强开始的,时下的“淑女教育”与其说是一种受到追捧的时尚,不如说是一种女性意识的回归。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认为:笼统地讲,所谓淑女就是指有教养的女性,过去指的教养主要是指家庭教养,今天的教养更要兼顾社会教养和文化修养。随着社会的进步,今天的女性身兼事业与家庭双重角色,不再仅仅是男性的附属。当代女性希望自己气质好,知礼乐、懂诗书,因此女子教育受追捧不足为奇。

女性问题专家、《现代家庭》杂志社主编孙小琪表示;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女性自身的特征,甚至刻意去抹杀性别意识。“淑女教育热”,反映了女性群体甚至是社会对女性美的一种向往,在淑女教育中包含了礼仪,也包含了传统认知上对女性分工范畴的一些技能。(仇逸 刘丹)

上篇:广告
下篇:冒充领导行骗原来这么“好使”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3/20080321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03/21/26854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