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将“女红”作为选修课程,要求女同学尽量选修,课程内容包含针线、裁剪、化妆、美容、刺绣等,学校的这一举动立即引来无数网友的关注。“女红”是中国过去传统妇女必学技能,但随着现代机器替代手工,会缝纫裁剪的女生已经很少,刺绣更是成了奢望,“女红”似乎与当今社会越来越不合拍。这样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此戛然而止未免可惜。但是,仅靠学校开设选修课又是否能让人们将中国“女红”重新拾起呢?
不识“顶针”是何物?
拥有一门娴熟的女红技术,对于大部分现代女生来说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为延续女红的魅力,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将拥有“现代女红”之称的十字绣纳入了学生的选修课程。在一片争议声中,选修课拉开帷幕。出人意料的是,女学生们对这些女红课程十分热衷,“穿针引线”迅速成为大量女生的业余爱好。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非常重视对女子“德、言、容、工”四德的培养,其中的“工”即为女红针线活。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机械替代了手工,女红受到很大冲击,社会对女生的手工要求也已不复存在。
伴随人类文明几千年历史、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女红用具被现代化的工具所替代,原本每家每户都有的女红用具,如顶针、绕线板,针拔、绣花棚架、针线篓之类,现在却很难在很多人家里找到。
据宁波市群艺馆高级研究员许响洪介绍,作为中国女红传统文化代表的宁海县“十里红妆”,曾参加过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但最后未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宁波市职教中心校长张国方认为,随着机械的普及,女红越来越被边缘化。孩子们的业余时间被奥数、英语、钢琴之类的培训班占满,久而久之,女红等传统文化失去了“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的传承方式,母亲不做,孩子自然少学或者不学;孩子不学,孩子的孩子更无从学起,传统的女红文化便在这样的循环中逐渐消失。
“女红”会再度兴起吗?
女红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手工艺术,被称为“母亲的艺术”。千百年来,慈母之爱透过一针一线向亲人传递。有媒体报道称,一些新生代女孩因为不会女红而闹出笑话,甚至导致家庭不和,这也让女孩子们倍感压力。
许响洪认为,女红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艺术,见证了中华女性独有的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怎么发展,民族固有的东西都不会被抛弃,传统的民族文化一定会闪烁出更加多彩的光辉。 (胡一敏 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