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一轮的大幅涨价,春耕时节的化肥价格普遍达到了一个历史高位。目前钾肥的走向迷雾重重:国际价格轰轰烈烈地上涨,今年我国氯化钾进口谈判依旧没有任何进展,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国际价格上涨来势汹汹
据海外消息,在东南亚市场,标准氯化钾到岸价已达到600美元(吨价,下同),这似乎已经成为各经销商报价的标准。IPC、Canpotex和K+S公司都在近日宣布,已在这一价格水平上达成新的交易。以往一个新价格的确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现在由于货源十分紧张,新价格很快就被接受。而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大种植庄园主们,由于现在棕榈油的利润可观,觉得钾肥上涨增加的成本微不足道,这种心理对国际钾肥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国际谷物、大豆及棕榈油价格仍在大幅上涨,从而导致化肥需求迅速增加,为钾肥上涨准备了条件。
进口钾肥价格面临挑战
目前中国钾肥在全球属于低价区,进口价格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海关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进口氯化钾75.9万吨,平均价格仅311美元。国际价格不断攀升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中国价格面临挑战。在记者采访中,陕西农科化肥公司总经理张科成和烟台众德集团副总经理李长青,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近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商务部与巴西淡水河谷的铁矿石进口谈判,在此次谈判中达成2008年铁矿石涨价65%的结果。他们认为2008年钾肥谈判的结果也不容乐观。
终端市场观望情绪浓重
国际钾肥的货紧价扬带动了国内钾肥价格的大幅攀升。经过2007年一年的时间,港口进口红钾价格已由当初的1900元左右涨到现在的3100元,白钾涨到3300元,颗粒钾肥涨到3600元。据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李昊峰介绍,目前国内仍在酝酿新一轮的涨价。据悉,中化化肥近日发出通知,将进口白钾价格提到3600元(港口交货价);3月3日,盐湖钾肥再次提价,国产白钾(60%,颗粒)江苏送到价涨到3200元。
钾肥价格的大幅上涨,让下游复合肥生产企业难以接受,目前交易非常清淡,工厂开工不足。李昊峰认为,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结果就是企业之间成本的较量,谁能拥有最低的成本,谁就可以成为市场的赢家。
李长青分析近段时间在市场上考察的结果发现,目前农民拿货不太积极,而且施肥量也明显减少。但是东北地区缺肥十分突出,缺口至少在100万吨左右。他认为今年北方干旱面积会达到2亿亩以上,必将对化肥的施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干旱导致的粮食减产会酝酿出新一轮的粮价上涨,从而为市场接受化肥高价打下基础。
从基层反映的情况来看,如果当前的价格使农民种田成本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整个供求链就会出现断裂,带来的也将是一种灾难性的结局。因此,业界有识之士希望:第一,我国的钾肥工业要迅速发展,如国投新疆罗布泊年产120万吨硫酸钾项目、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察尔汗盐湖年产300万吨氯化钾项目以及米高集团的项目应尽早开工,以扭转当前被动的贸易格局;第二,我国平衡施肥水平应进一步提高,能更加经济地使用珍贵资源;第三,以中国、印度为主的进口国能够联起手来,进一步提升议价能力。 (煤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