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引进海外图书有点唯“利”是图

2023年12月20日

喜欢看书淘书的人不难发现,近来从海外引进的图书越来越多。打开当当网5月的图书畅销榜,排名前20的榜单上,引进版的图书占到了7本,超过三分之一强,从当红小说《追风筝的人》,到哲学经典《沉思录》,到儿童读本《不一样的卡梅拉》,到视觉类图书《ISPY视觉大发现系列》,可说种类齐全。但是,记者在采访一些出版翻译界专家学者时,他们纷纷表示,我们的图书引进存在“功利性”严重的倾向。

“有能力引进国外作品的出版社都把盈利放在了第一位。”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谢天震指出,出版社追名逐利,翻译界也没有主动去发现优秀作品,造成目前国外引进图书的良莠不齐。

许多引进版图书在注重经济利益时,却忽视了社会效益。“现在国外引进的图书结构上多着眼于快餐式和畅销书,而真正有学术文化价值,能增加新视角、新阅读空间,有长远保留价值的书很少。”著名出版人刘硕良告诉记者,这类书籍在国外其实并不少,国外众多的大学出版社,诸如哈佛、剑桥等等有许多厚重的著作出版,只是我们很少引进。据了解,目前我国引进出版国外图书时“偏食”现象非常严重,人文社科类占到80%多,自然科学类不足15%。而在前者中,文体生活类的比例又严重偏高,一些真正有学术价值的品种因为获利不多而受到出版社的冷遇。刘硕良一针见血地表示,这与现在国内出版界浮躁、急功近利的氛围有关。(徐晶卉)

上篇:国人读书一年不如一年?
下篇:一个普通人史诗般的命运悲剧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8/6/20080620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06/20/35290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