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三学生小王最近心力交瘁,派遣日期已经过去,可她的工作却仍然没有着落。小王就读于南京一所“985工程”高校伦理专业,性格热情大方,相貌虽谈不上“沉鱼落雁”,却也是秀丽端庄。从去年暑假开始,她的求职努力从未间断,投出简历数百份,可是有回音者寥寥无几。
采访中,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都受到过性别歧视。目前,还有很多毕业班女生没有找到工作。
“香饽饽”与“臭豆腐”求职市场的香臭两重天
小高是一所“211工程”高校的女生,在她求职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条件不错,可惜是个女生”。说起去年11月的一次求职经历,小高至今无法释怀。那天她和同班男同学小赵一起去某单位面试,人家一看到小赵就喜出望外,说“欢迎你,小伙子,我们就缺你这样的人”,而站在一旁的小高却备受冷落,仅被告知回去等消息。结果可想而知,小高落选了,小赵如愿以偿。要知道,小高的学习成绩是全专业第一,而小赵的成绩是班里的后10名。
小高说,女生特别是女研究生一般年龄在25岁以上,一旦就业马上面临结婚生子,而男生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在人才市场上,男生是“香饽饽”,女生是“臭豆腐”,简直是“香臭两重天”。以往,学校是女生最理想的“婆家”。如今,很多学校以前些年接收女生过多、男女比例失调为由,拒绝女生加入,女生们失去了“最后的阵地”!
在大学里,女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好过男生。可是,在某些用人单位眼里,女生身上所有的优点都抵不过男生的性别优势。
学校不能冷眼旁观“娘家”不疼“婆家”自然不爱
在调查中,笔者尚未发现哪个学校有专门的女生就业指导机构,仅有少数学校会针对女生做专门的就业辅导,但是其中大多数流于表面,经常是“一辅了之”,做几个讲座,没有什么实质的效果。
其中一个女生说,学校作为女生的“娘家”,自己都不愿意招收女生,又怎能劝导别人招聘女职工?怎能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学校一方面苦于女生难就业,影响就业率;另一方面做拒收女生的“排头兵”,真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所以,女生在呼吁社会平等对待的同时,学校也要自我反省,想想自己的不足之处。(唐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