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断上涨的原料价格和大幅增加的成本,陕西石油化工企业不等不靠,纷纷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把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陕西榆林市氮肥厂是一个3万吨/年合成氨的小氮肥企业,其最终产品是附加值极低的碳酸氢铵。今年以来,企业所用原料焦炭由年初的6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1000元/吨,而受当地农民购买力有限及政府对化肥限价销售影响,碳铵出厂价一直无法突破600元/吨的成本价。“为减少亏损,我们一方面实施了严格的成本倒推核算制度,尽可能降低能耗。另一方面,严把入厂原料煤质量关,确保装置满负荷平稳运行。还把以前当废物倒掉的焦粉、炉渣回收集中售给蜂窝煤厂和砖厂。通过这样的左减右扣,每月可增收3万多元,保证了公司今年以来没有亏损。”该厂办公室主任王珍明对笔者说。
陕西城化股份公司今年面临的成本压力相当大,据该公司宣传部部长李永生介绍,虽然与宁煤集团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原料煤有了保障,但由于煤炭供不应求,供方三天两头地涨价,而且每次涨价都只向企业发一个涨价通知,如果企业不按调整后的价格将款项提前打过去,人家便会立刻停止供煤。目前宁夏无烟煤到厂价已由去年底的700元/吨飙升至1600元/吨,而尿素售价却受政府限价影响难以同步上扬,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上个月还出现了改制以来的首度亏损。为尽可能减少损失,公司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于4月份完成了25吨/小时锅炉技改项目,实现了池放气和放空尾气的全部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动力煤消耗。二是改造优化了10万吨/年型煤生产线和工艺配方,提升了型煤强度和炭含量,提高了造气效率,使原料中粉煤全部回收利用,年节本增效可达1800万元。三是充分发挥醇氨联产的优势,尽可能多地生产附加值较高的甲醇,减少化肥产量。同时做好15万吨/年甲醇扩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些措施实施后,企业全年有望实现盈利500万元,虽然较去年有所减少,但在小氮肥企业中算是较好的了。”李永生颇感荣幸地对笔者说。
向上找煤,向下延长产业炼是陕焦公司应对成本激增的有效方法。今年以来,炼焦煤不仅价格由年初的1000元/吨飙升至目前的2100元/吨,而且货源十分紧张,使陕焦公司原料采购难度和成本压力骤然增加。为减少不利影响,该公司依托集团公司——陕西煤业集团煤炭品种多,资源丰富等优势,经多方试验选煤,最终采用当地肥煤和瘦煤配制炼焦,不仅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破解了原料供应没有保证的难题。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