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国家测绘局、地震局9月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结果,介绍汶川地震对地震周边地区及青藏板块地形的影响。
国家测绘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维森说,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于2008年5月下旬至7月中旬,共同组织实施了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与分析工作,监测的重点区域是龙门山断裂带、陕西南部和甘肃陇南等地震受灾严重地区及周边地区。汶川地震引起震中区域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达238厘米,沉降量达到70厘米,隆起量达30厘米。龙门山断裂带西侧块体向东偏南运动,位移达20—70厘米;东侧块体向西偏北运动,位移达20—238厘米。东侧块体下沉达30—70厘米。陕西南部区域向西北方向运动,最大位移量达4厘米;甘肃陇南区域向东北运动,最大位移量达5厘米。青藏高原珠峰地区的监测点向西偏南运动,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移量均为2—3厘米。
李维森说,监测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对灾区地形造成了较大影响,但对灾区以外地区的地形影响不大;灾区范围的测绘基础设施毁损严重,但灾区以外则影响较小。地震发生后,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公众及媒体等,对地震引起的地形变化众说纷纭,有媒体报道:“12日的错动使当地地壳抬升九公尺,喜玛拉雅山长高好几公尺”。这种关于青藏高原因汶川地震隆起数米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中国地震局研究员江在森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汶川地震对青藏高原地形的影响是局部的。汶川地震的动力源是印度板块碰撞,此次测绘结果对珠峰高程数据影响很小,原有数据可继续使用。
本次监测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球导航卫星定位、重力测量等测绘高新技术,对重点监测地区国家卫星大地控制网点进行重新测量,与以往测量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布在全国的国家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地震前后期数据分析,最终确定地震所引起的地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