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从一碗饺子说起

2023年10月08日

·张峰·

出差匆匆赶回来,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一路上就接了年幼的儿子打来的好几个电话,吱吱呀呀地说外婆家煮羊肉了,让我赶回来吃了羊肉再带他赏月亮。于是,一下车,我便提了一桶玩具和一叠书去了岳母家。和岳父母一起吃过中秋的羊肉,带上妻子和儿子又马不停蹄地去父母家,因为我知道,父母早已经等上我们了。

踏进父母的家门,大嫂和弟媳妇帮父母包的饺子早都准备好了,就等我们这一家回来下锅呢。粉汤饺子端上桌时,我告诉父母,刚刚在岳母家吃过羊肉,实在是没肚子吃。这时我听见母亲轻声唠叨说:“人家做的饭好么,还能吃得那么饱。”母亲的话一下子惊醒了我,我意识到母亲的话含义很多,一则是心疼我这个儿子,让我吃她亲手包的饺子;再则可能心里怨我“有了岳母忘记娘”,归来的有点晚了。是啊,今天是中秋节,中秋讲究吃团圆饭,这饺子我不吃,这个中秋能算团圆吗?于是我端起一碗香喷喷的饺子狼吞虎咽的吃了下去…

几天来,我不由得去思谋母亲的那句话,说实话,结婚好几年了,我还是第一次听母亲跟我说像这样有点“讽刺”味道的话。我甚至有点愧疚,心想以后过节,工作再忙我都会放一放,多陪陪父母。母亲的话也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曾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没过年就下了好几场大雪。麦场里的粮食归仓后,父亲和同村老王家三儿子一同在那个叫印子沟的窄沟里挖龙骨,指望年前卖龙骨牙拿回最后一笔收入,那一天一大早,母亲专门跑到龙骨洞嘱咐父亲,赶下午羊肉就做好了,天黑前要他回家一家人吃羊肉。

父亲终于摸着漆黑的夜回到了家,油灯下,口水都快流干的我们围坐在木盘子前等待羊肉上桌。在满窑的白色雾气中,我注意到母亲趴在锅台前,手握一把铲子和一双筷子,可是羊肉怎么都夹不到碗里,原来炖了十多个小时的羊肉全成了肉酱,夹到碗里的是一根根不沾一点肉渣的光骨头。就这样,我们一家吃了一顿几乎没吃成的羊肉。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还一直责怪父亲回家太晚,母亲以至于还流了伤心的泪水。

和那个年月相比,如今,陕北退耕还林了,开发石油了,新农村建成了,公路修通了,税费取消了,十二年教育免费了,看病合作医疗了,农民的来钱路也宽了……陕北人再也不用为柴米油盐费心,喝酒吃肉几乎都成了家常便饭。单说我们这一家,进城也有六、七年了,父母操持了几十年种庄稼的营生一丢而尽,而今,他们只管自己穿好吃好就行了。

经济在发展,生活在变化,唯有父母的大爱没有变,他们依然期盼我们做儿为媳的时常回到身边走走看看,过年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要不然也就不会为让我吃一碗她亲手包的饺子,近乎用“讽刺”的语言来刺激我。从这个意义上讲,斗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唤醒无知的我吃下那碗饺子呢……

我爱父亲,我爱母亲!

上篇:家乡的路
下篇:父子巧遇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8-10/21/27978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