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网络是企业创新活动赖以发生的网络,是技术创新过程中围绕企业形成的各种创新合作关系的总体结构。企业创新网络的兴起与发展,日益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创新网络作为一种正在形成的新的创新模式,可以看作是新生命的形成过程,能够从生命的起源和形成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超循环论是Eigen等于1971年提出的一种关于生命起源的自组织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化学进化与生物进化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分子自组织阶段,通过生物大分子的自我组织建立起超循环组织,实现蛋白质和核酸的相互合作,逐步进化到有细胞结构的原始生命。
超循环的非线性性质,使得它的选择优势表现在群体上,新的物质不易取代已经建立起的超循环系统,少量的新单元不易取代已经建立起的超循环。超循环组织在自复制过程中会出现复制误差,新的物质便可能产生出来,并使系统引入新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推动系统越过不稳定性而进入一种新的稳定秩序。超循环组织正是乘复制误差之机,通过选择保留下有意义的变异,向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强大的方向进化。
如果把创新网络看作一个超循环组织,则单个企业是组成超循环组织的具有自我复制、自我催化能力的一个催化循环。单个企业的各种组织制度和惯例可以看作是控制自身循环的基因。这些组织制度、惯例是企业的组织记忆,是企业相对固定的行为方式,执行着传递技能和信息的功能。企业在生产、管理、营销、投资和研发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惯例,这些组织制度与惯例决定着企业的行为模式,是企业的本质。所有单个企业基因的总和构成创新网络这种超循环组织的基因。对于创新网络组织来讲,网络结构发生变化,相当于超循环体中的突变。这种突变表现为:网络中进入有创新合作意向的新企业。
企业参与的双边创新合作关系,是企业创新网络架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双边二元关系网络的建立也是企业创新网络形成的起点。因此,要理解企业创新网络的形成演化机理,就要从双边合作关系的形成开始。从二元创新企业创新网络形成的超循环理论分析中可以得出形成创新网络的基本条件:一是参与者可以通过创新合作获取新的市场机会。这种机会可能是新产品、新服务或突破性技术带来的新市场需求,也可能是将现有业务向新的区域扩张。二是创新合作方之间必须优势互补,从而能够产生规模经济。
结合本企业与咸阳四环公司合作创建创新网络的实例探究企业创新网络形成与发展的机理,为企业创新网络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有是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陕西重型机器厂(简称陕重)是国有大二型企业,由于旧体制的关系,存在研发能力差、设备老化、缺乏主导产品等问题,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处于破产的边缘,四千名职工生活极度艰辛。但陕重有严密细致的管理层,有勤劳肯干的优秀职工,有与外部企业的合作诚心。咸阳四环工业设备公司(简称四环)是一家机械设计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市场开发经验。双方创新优势互补,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
1998年,陕重与四环在经过短期而细致的考察后,决定采用合作创新的方式,共同研究和开发一台66型捣固焦炉设备,四环负责设计和市场,陕重负责生产与售后服务。在66型捣固焦炉设备的开发成功的过程中,双方的信任增加,从而形成了以一个“一旦——永远”的超循环创新体。四环凭借敏锐的市场目光,将主导产品定为捣固焦炉设备,从而加强的原煤的利用效果,节约了国家资源;陕重积极组织生产与售后服务,与四环一起开发市场;针对售后服务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客户提出的建议,及时向四环提出设计修改意见、制定和调整产品加工工艺,终于与四环一起形成了“各种型号的产品系列化,同型号产品标准化”的产品特点,使“陕重——四环”企业网络成为市场中的领先者。
1999~2008年,在成功开发了66型捣固焦炉设备后,双方又先后合作开发成功了3.2米、3.8米、4.3米和5.5米捣固焦炉设备,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为53.3%。2006年12月,为云南大为焦化厂生产的国内第一台5.5米捣固焦炉设备的投产,填补了我国大型捣固焦炉设备的空白。与四环形成的超循环创新体的成功发展,使陕重摆脱了生存的困境,不但解决了职工的生计问题,同时使陕重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本人在实际中的经历总结,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企业创新网络是为了响应创新环境的变化,以一次有益的合作为起始,形成的一种“一旦——永远”的超循环创新组织。
第二,企业创新网络这种超循环组织以技术创新能力和合作倾向耦合在一起的。为加入这样的超循环组织,企业应该在创新能力方面有自己的特长,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企业必须抱着诚实守信合作的态度才可能建立超循环组织;“只有有利于对方,才能有利于自己”。
第三,创新网络应保持开放性,以开放的姿态及时吸收新的合作伙伴加入。超循环组织的进化动力就来自组织内部竞争和协同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新突变体的加入使得超循环体趋于非平衡,组织内部协同则在非平衡条件下使组织中的某些运动趋势结合起来并加以放大,从而使之占据优势地位,支配组织整体进化。吸收新合作伙伴是建立创新网络的前提,是新的有序的源泉,是创新网络形成与发展的首要条件。 (王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