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建和谐社会到和谐社区,其实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甚至可以说息息相关。笔者就企业事业单位如何搞好社区共建工作、构建和谐社区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认识搞好社区工作的重要性,把社区工作纳入单位党政组织的重要工作日程
(一)从社区与单位工作的关系,来认识搞好社区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社区工作关系到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社区工作涉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培养,涉及安全防火、防盗、物业管理、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做好了,不但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即单位运行的外部环境,良好的社区工作必然给单位职工以积极向上的影响,为单位运行创造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社区工作又需要单位的配合和支持,需要单位职工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单位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单位职工素质不断提高,也必然会促进社区工作的发展。
(二)营造良好环境,努力构建和谐社区。以“营造三种环境,培育三种意识”,即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营造健康有序的民主环境,培育居民的自治意识;营造文明进步的人文环境,激发居民的创造意识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建设。
(三)以睦邻建设为载体,构建和谐社区。针对当前社区“人情冷淡”的实际情况,可以以睦邻建设为载体,通过活动开展,增进居民之间的了解与信任,融洽感情,加强团结,形成一家有难大家帮、邻里共享大家庭温暖的社区邻里环境。
(四)以爱心建设为手段,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道德风尚,以各种志愿活动搭建爱心建设的平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实现人与社会的相互融合。深化社区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动力作用,可以大大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建立。
(五)实现居民自治,推动和谐社区的建立。居民自治是城市基层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政权一直致力的政治目标。居民自治是指居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自决权,依法解决自己的事情,特别是处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在构建和谐社区过程中,居民自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从实践的角度,要不断总结居民自治方面的经验,创新自治管理的模式,以居民自治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二、建设和谐社区需要调动各方积极性
(一)社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仅靠少数社区工作人员的参与很难维持其正常运转,其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全体居民的参与和支持。要想建设和谐社区,必须将全体居民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大力支持居民自发建立文体队伍,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创建文明进步、团结和谐的社区文化建设。要加强与驻社区单位的联谊共建活动,形成“同地而居,共享和谐”的“大社区”共建格局。
(二)积极吸收年轻人员参与社区管理工作。社区建设不仅要有优美的居住环境、便利的休闲娱乐设施、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更需要高尚的社区文化氛围,要跟上现代社会发展形势,提升社区文化建设品位,就需要有文化程度较高、热心社区工作的青年参与社区管理,使社区管理队伍“年轻化、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
(三)借助各方力量,化解社区矛盾。一个和谐的社区,首先必须是各种社会关系、社区群体和谐共处的社区,必须是社区内部各种矛盾得到圆满化解的社区。社区工作者要深入居民,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与社区单位和各种社会机构共同努力,齐心协力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区社会矛盾的综合防控和协调解决机制。
总之,和谐社区的建设是与每一个社区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情,需要调动所有居民参与建设的热情,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唯有如此,和谐社区的建设才能取得成绩,结出硕果。
(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