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寻访老同学

2023年08月31日

文/李传江

年过六旬,怀旧思亲。退休后特别怀念家乡的亲朋好友和同学。

1961年夏,我结束了学校生活,离开故土投笔从戎。转眼40年过去了,从未见过寒窗苦读的学友,深感惋惜和遗憾。后来,我从母校的老师那里才得知有四位同学在外地工作。一个在合肥搞科研,一个在广州当法官,一个在北京当老师,我转业西安搞电建。可谓东西南北,各在一方,难得见面。

后来,我借到京出差的机会去寻访在京的那位老同学。到京住下后,我立即拨通了她的电话。从电话里听得出她那惊喜而又激动的劲儿:“你是李传江?现在啥地方?”我告诉了她来京出差的住处。她说:“晚上我来看你”。

吃过晚饭,我把房间整理了一下,又买了点水果,等候老同学的到来。六点半钟,我听到咚咚咚地敲门声,我猜准是老同学到了。开门后,只见一位头发花白、肩挎女士小包、上穿西服、下穿短裙的女士,满面春风地进门了。我们紧握手,谁都不想松开。要不是性别不同,准要拥抱。相互凝视许久,似乎认不出了,不是记忆中同学的模样了。40年前,我们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我记忆中的她,留着短发,夏天总爱穿一件花格子上衣,一条兰布裤裹着她那苗条的身段,白皙的瓜子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显出她的灵气和聪明。她印象中的我,是位个头不高,剃着光头,穿着粗布对襟褂子,显得朴素而爱说爱笑的小同学。40年过去了,如今都已年过花甲,哪会有当年的影子呢!坐下后,我边倒茶边开玩笑说:“老同学,你还是学生时代那样漂亮呀!”她大方地回答:“我都当奶奶了,头发花白了,皱纹也满了,哪谈得上漂亮呀!”我接过话茬:“你看我,头发稀稀拉拉的,满脸胡子拉茬的,个头也抽了,也当爷爷了。”

40年前的同学相见,必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共同谈着昔日的校园生活。

叙了学生生活,又谈阔别后的经历。她说,大学毕业时,赶上文革,下乡劳动,后搞公安,结婚生子后与爱人分居民两地,直到1980年才搞转业,把爱人调到一起。我也说及入伍后,进飞行预校,跳伞滑翔;到陆军锻炼,到前线备战;进航校学习,到部队训练;支过“左”、干过政工,百万大裁军转业从电,做宣传,干工会。她感叹道:40年过去了,同学们的差异如此之大,有当官的、有为民的;有做工的、有务农的;有经商的、有从教的;有退休的、有离世的……特别是一位姓方的女同学,在当班上文体委员时,活泼大方,颇有男生的阳刚之气。后来远嫁山区做了一个养路工的老婆,日子过得很艰苦。我感言道:人生真像舞台,剧情复杂啊!

不知不觉我们叙旧已到晚上10点15分了,她邀我次日到家做客。

没想到她哥嫂也从老家来了,见后激动不已,我连声问好。她哥在县公安局工作,选飞时负责我的政审,是他带我走出山沟,见了世面。入伍后,仍为我的前程跑腿操心,如今他已退休。见到他,我肃然起敬,深表谢意。他爱人说,这几十年你大哥一直打听你的情况,夸你是个有出息、有作为的好老弟。

快中午12点了,酒菜已上桌摆好。那是老同学精心准备的,全是家乡风味,有酸辣椒炒鸡块、蘑菇炒腊肉、红烧鲤鱼、青椒炒熏豆腐干、炖排骨、拔丝红薯、炸花生米……喝的是口子酒。老同学先举杯欢迎40年没见的我。她爱人和大嫂不断给我夹菜,一会儿我的菜碟堆满了。我为他们全家斟满杯子,借酒向他们同敬一杯,以表谢意。她的儿子为我添满杯,向我敬酒。酒过三旬,我特地为老同学加满杯,提议我俩同饮一杯。酒桌上,频频举杯,边喝边谈,欢声笑语充满房间。这情意、这场面真叫我终生难忘。

下午4点过了,我怀着依依难舍的心情,在老同学全家人的欢送下坐出租车离开了她家。一路上激动不已,思绪万千。同学情,情深似海,情真意切。这次来京寻访老同学总算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

上篇:荠菜情结
下篇:吹柳笛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1/3/2011030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03/07/07626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