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古镇新貌“靓三省”

2023年08月31日

青木川古镇新街一角。 吴福杰 摄

青木川古镇位于宁强县最西端,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自古有“一脚踩三省”之说。这里曾是羌汉杂居的地区,自然风光绚丽,民风古朴清纯,回龙场老街、魏氏庄园、辅仁中学等明清建筑保存完整。近几年,随着中央电视台专题片《神奇青木川》的播出和我省作家叶广芩的小说《青木川》的问世,青木川这个藏在深山无人问的古朴小镇渐渐被人们所熟悉,成为城里人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5月5日,记者前往青木川采访灾后重建情况。从宁强县城到广坪镇再到青木川镇,沿途到处都在修路。这是宁强县为了开发青木川独特的旅游资源,专门对县城到青木川的道路(既青木川旅游专线)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在灾后重建任务完成后,当地政府已把旅游开发作为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的主要产业来抓。

站在青木川古镇的新街上,两边是错落有致,或两层或三层的仿古建筑,雕梁画栋,屋檐飞龙爬虎,古风古貌。青木川镇副镇长刘振涛告诉记者,这些房屋都是群众的,地震中受损严重,在房屋加固重修时,由政府出钱,给每户进行仿古门面装修,才形成了与老街相媲美的古建筑群。街中心挂着“热烈祝贺电影《油菜花开的季节》开机”的横幅。今年4月以来,先后有电影《油菜花开的季节》和《青木川传奇》在此取景拍摄。这正是青木川在灾后重建中重视古建筑保护带来的效应。临近下午6点,走进一家名叫“青木川宾馆”的“农家乐”,几位从汉中来的退休职工正在用餐。山鸡、黑木耳、土鸡蛋,餐桌上多是当地的土特产,他们吃得津津有味。他们说青木川重建工作做得真好,就是来时的路不好走。

记者数了数,像这样的农家乐在新街上有七八家。据店老板魏伟介绍,来青木川的游客不仅有西安、汉中的,有广元的,还有甘肃陇南的。平时游客不太多,双休日和“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游客比较多,有时接待都成问题。问起办农家乐一年的收入,魏伟不愿意正面回答,他笑着说:“正是政府将街道修得漂亮,古建筑保护得好,我们的生意才过得去。随着明年县城到镇上的路修好,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从新街过一座古桥,就到了旧街——回龙场。回龙场146户保护性维修包装已完工111户,老街变得更加古朴漂亮。站在老街,回望山上,一座新塔矗立在山顶。刘振涛说,这是新建的旅游景点——回龙寺,目前已完成步行道和景观平台建设。

从回龙古街来到镇政府,没想到镇党委政府还在活动房里办公。这是记者进入灾区后,看到的唯一抗震救灾时留下的活动板房。在灾后重建中,青木川镇按照先医院、学校、街道,再民房,最后政府办公楼的顺序进行,而且将旅游开发和古建筑群保护贯穿始终。在金溪河边的“金溪新村”,记者看到这个村的153户每户的房子前都有一个连着房檐的“亭廊”。开小卖部的村民赵云勤说:“这个亭廊好,就是刮风下雨,大家坐在门口下棋、喝茶也不怕。”而镇政府领导的想法却是:将来要把这儿打造成茶馆一条街。村支部书记张大财介绍,这个村是由台湾民间人士捐款1400万元修建的,具有台湾的民居风格,再加上这个亭廊,为村民下一步开茶馆、办农家乐提供了条件。

像这样,在重建中把旅游开发和重建、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例子在青木川还不少。目前,魏氏新老宅院通过三次修缮,今年清明节已对外开放。辅仁中学校门、大礼堂、宿办楼全部完成维修;特色建筑老街烟馆、旱船房搬迁工作已经结束,进一步开发正在进行。记者看到,魏氏宅院门前景观,入口服务区停车场建设已完工,古街石板路、三省交界标志碑重新建成,他们还对相关道路、景区实施了全面绿化。

通过三年重建,整个古镇的旅游硬件环境和群众居住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青木川这个昔日布满灰尘并不为人所知的古镇已成为陕、甘、川三省交界最靓丽的旅游名镇。

本报记者 阎冬

上篇:没有了
下篇:西安启动商品房明码标价检查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1/5/20110517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05/17/07745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