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池水兴波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交口抽渭灌溉管理局局长田建民

2023年08月31日

田建民局长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受到省委书记赵乐际的亲切接见

在交口抽渭灌溉灌区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认真的查看斗口公示牌,水量、水价、行水时段的公示内容;询问着灌区的灌溉情况,他不是别人正是交口抽渭灌溉管理局局长田建民。

一路征程一路风雨,也是一路拼搏一路收获。田建民于1981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他先后在省交口抽渭管理局和泾惠渠管理局任副局长、副书记、书记等职务,2009年6月以来任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倾注真情 抗旱灌溉保丰收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是国家大型电力抽(排)水灌区,辖灌西安、渭南两市六县(区),设施灌溉面积126万亩,排水控制面积117万亩。灌区建成运行40年来,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粮棉果蔬生产基地。

2009年田建民同志担任局长以来,进一步确立了抗旱灌溉在全局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始终把抗旱灌溉作为立局之本、生存之基,提出了“快抢、灵活、结实、安全”的灌溉用水方针,强力推进灌溉服务,有效发挥了大型灌区在抵御干旱威胁、确保粮食安全中的主力军作用。

旱情就是命令,他身先士卒。2009年入夏不久,灌区出现了6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70多万亩夏播作物播种、出苗困难,群众心急如焚。面对严重旱情,田建民同志主动出击,突出“快抢”,组织百名机关干部深入抗旱一线,送水到田间、服务到地头,实施大流量用水,先后在全局组织了两次抗旱攻坚战,在开机灌溉时间、引水流量、安全运行等多个方面创造了新纪录,在短期内解除了旱情,为秋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整个夏季,灌区累计引水1.03亿立方米,灌溉农田100万亩次,是1976年以来灌区同期引水最多、灌地最多的一个灌季。2010年6月中旬,正值夏灌关键时期,因天然气管道穿越灌区施工,二级站后总干渠发生决口,直接影响80万农田的灌溉问题。事发后,田建民同志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抢修方案,坐镇指挥组织实施,奋战7天7夜,直至渠道恢复供水。眼睛熬红了、人变瘦了,但看到渠道潺潺流水,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2011年新春在即,灌区又遭受了80年一遇特大干旱,看到灌区农民焦急的样子他心急如焚。随即他积极响应省厅领导抗旱应急要求,举全局之力突出“服务”,组建专业灌溉队,设立流动服务车,严控水价,向群众提供抗旱灌溉一条龙服务,投资20万元,解决“小高地”、“水中旱”田块的浇地问题,基本达到了灌区越冬作物“块块见水”。

全心全意服务灌区群众。在灌区群众中一提起田建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叫好。“大旱何须望云至,自有“建民”送水来”,这是灌区群众对田建民工作的评价。他经常深入一线了解灌区百姓生活,走访群众,坐在老百姓的家里,嘘寒问暖,灌区政府和群众多次自发到管理局、基层管理站向他赠送锦旗、赠牌匾,表达谢意。

肩负重任 建灌区精品工程

交口抽渭灌区一期工程建于60年代国家财政困难时期,二期扩大工程建于“十年动乱”时期,属于典型的“三边工程”,质量标准低。虽经上世纪90年代以来骨干工程设施更新改造,但因欠账太多,目前工程总体状况,特别是田间工程和排水工程老化失修仍很严重,导致灌区效益衰减,对农业灌溉、粮食丰收构成极大威胁。对此,田建民同志大力推进项目强局战略,使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灌区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把国家投资用好、建设精品工程”是田建民同志在实施项目建设中的两条重要原则。他始终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线、以质量争取投资的理念,规范管理程序,强化项目“四制”,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超常工作,及大地提高了灌区工程装备水平。在主持西郊水库建设中,面对施工难度大、施工期限短、质量高、外围协调任务重的困难,田建民同志进驻工地现场,千方百计解决技术问题,按期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

热情是梦想飞行的必备燃料,这种燃料一旦被田建民点燃,交口抽渭这家引擎便开始发出强劲的动力。几年来,在田建民同志的倡导和推动下,在全局开展了以单位文化建设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挖掘和弘扬交口精神,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开展文明单创建和创先争优活动、组建并运行体育协会,单位精神文明迈上新台阶,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热情空前高涨。2009年,管理局被授予全国水利文明单位称号,而今年他个人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田建民正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努力创造灌区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田丁辉)

田建民局长向水利厅厅长王锋汇报工作

上篇:打造城信“东林鸟”品牌
下篇:有一种人生叫奉献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1/5/2011051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1-05/17/07747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