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精神病院是做什么的?”“知道啊,关神经病人的地方,听说里面很恐怖,危险得很。”这是笔者在街上随机询问的一些路人中多数人的答案。一说起精神病院确实会给人带来不少的神秘感甚至是恐惧感,想象着那里可能是高墙林立,难以出入。而工作在其中的医生和护士,则更是让人觉得神秘。带着一些疑问,笔者来到了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想感受一下工作在其中的医护人员身上的酸甜苦涩,挖掘他们身上的故事。
被误解的精神疾病
一走进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办公楼,和其他普通医院并无多大差别,更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高墙林立。精神卫生中心的师建国院长告诉笔者:“一说到精神疾病,很多人就会自然的和疯子联系在一起,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想法。精神疾病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不能轻易做出结论,同时也有一套自身的疾病判断标准。”
精神疾病按照严重程度可以划分为轻型精神疾病和重型精神疾病。师院长说:“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比如说焦虑症、抑郁症、以及强迫症,实际上都属于精神疾病范畴,但是一般人很少重视,或者根本不会把这些病看成是精神疾病。而重型精神疾病只有1%,在发作期出现幻觉、妄想等。”据统计,西安市目前精神疾病的患者能占到17.5%,但是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属于轻型精神疾病。
“现在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年轻人和高学历人才的压力尤为凸显,所以在这类人群中患精神疾病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但是患病人群中个人的文化程度和个人阅历也对人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师院长说。医院中不乏有很多这样的病人,他们有着很高的文化水平,有些甚至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都由于各种压力造成了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但是有很多人即使在发病的阶段还是能表现的温文尔雅,而并没有暴力行为。但是由于很多民众心理卫生知识的缺失,只是简单的把所有精神病患者都归类到“疯子”这个层面上是很不合理的。
“有很多人还会认为精神病院里的医护人员和病人相处时间长了,也就会有些不正常了,这对我们医护人员实在是很不公平。”当笔者问及医院医生和护士工作状况的时候,师院长很无奈的说:“他们同样也是医护工作者,由于从事工作是对病患心理和精神上的治疗,因此在工作上要求有更高的专业知识和病情推理能力,而且在对待病人上更是要求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是还是常常受到外界的误解和歧视,对他们确实是有些不公啊。”
医护人员与患者举办联欢活动
被歧视的精神病医生
办公楼后面是住院部。住院部按照男女分为两栋楼,一栋楼有四层楼,一层一个病区。笔者来到二楼的临床心理科,要进入病房之前首先要经过两扇锁着的木门,不管是进病房还是出病房都要由里面的医护人员拿钥匙才能打开。院办公室小肖说:“这两扇门主要是防止外人随便进入,以免对病人产生刺激妨碍病人的治疗才设立的。医院其他住院部都有这样的设置。”
在2楼的接诊室内,有两个人正在向医生咨询,看见笔者进来,其中一位向笔者笑了一下拉开旁边的椅子让笔者坐。两人向医生继续描述了一些情况后,医生开了一些治疗的药物,然后二人便离开了。这位医生是临床心理科的副主任医师张辉。张医生告诉笔者:“刚刚给你让座的那个女士就是我这里的病人。”看到笔者有些诧异,张辉笑着道出原委。那名女士是今年5月份来到医院进行治疗的,诊断结果为躁狂抑郁症,而且已经算是重度了。但是在没有发病的时候看起来和正常人是没什么区别的,即使是发病的时候也只是表现在情绪的高涨和低落。“经过这几个月的治疗,病人的病情已经很稳定了,无论是躁狂期还是抑郁期间隔都越来越长了。现在就像你看到的,和正常人基本上没什么区别。”张医生说。
“病人本来就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疾病,我们做医生的就要最大程度上做好和他们的沟通,能更好的倾听他们。有时候医生几句友善的言语,比很多药物都更加有效啊。”张医生说。目前在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接受治疗的有530多人,其中有60%都属于重型精神疾病患者,但是在这60%的人当中只有不到15%可能会有暴力倾向。
“由于人们既定思维上的错误认识,不但精神病患者成为其中的受害者,我们也成了被歧视的对象了。正是由于社会上这些错误的认识,我们和我们所服务的对象都成了被爱所遗忘的人。”张大夫说。张大夫的妻子是另外一家医院的精神科大夫,“我们两个谁都不嫌弃谁,但是外人就不行了,我们出门一般不主动和别人打招呼,让人看见了,就会以为和我们打招呼的人有精神方面的问题,而且有些邻居也会躲开。”张医生开玩笑说。
这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爱
随后笔者又来到了老年儿童科,一进门首先是大厅,有很多老年人在其中散步、聊天,也有的坐在长凳上收看电视节目,其中也不乏有几张儿童稚嫩的面孔。在老年儿童科的70多位老人中,老年痴呆类的患者占多数,他们大多数都是由于子女工作太忙,没时间照看,所以这个老年儿童科更像是个托老所一样。“老人年纪大了,就会有些任性,什么事都要哄着。而且由于痴呆症的原因,有时候老人要是不高兴,打骂人也是有的。”老年儿童科的护士长彭伟说。
2003年她刚到老年儿童科工作的时候,有一次中午吃饭时间,她给一个老人送饭,老人刚开始不理她,她就边和老人开玩笑,边想喂老人吃一口,老人突然一巴掌打到她脸上,老人的家属都愣着站在旁边看着她,旁边的人还问老人,好好的怎么打人,彭伟当时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但是还是笑着劝老人吃饭,事后她突然想到,老人从早上开始似乎就有什么事情闷闷不乐,“我们这里,每个护士都挨过打,但是如果我们把这里的老人,都当做自己的亲人,能更深入、细微地照顾关心他们,那老人和我们相处的也才能更加亲密。如果真的能喜欢你的病人,那无论什么事情也就不会觉得委屈难过了。”彭伟说。
去年老年科送走了7位老人,有好几位甚至最后连穿老衣也是医护人员一手操办的,家属临走前,哭着对医护人员鞠了三个躬,在场的好多护士都哭得很伤心,一方面是难过老人的离去,同时也是感动,病人家属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精神病院的医护人员也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在老年科曾经还住着一位师级的老人,他放弃了本有的更好病房条件的待遇,而住到了精神病院的老年科,最后他老伴再接他出院的时候,他激动地对医护人员说:“我仿佛看见了毛主席时代的人了。”
“我们这里条件虽然有限,但是服务不能有限,只要我们做得到的,我们就尽量去做。”护士刘英说。每次在节日的时候,老年科都组织一些老年人能适合的游戏活动,击鼓传花、表演节目,曾经有一位姓王的82岁的老人,因为每次都很热情地组织各种节目活动,大家都亲切的叫她“老班长”,家属接她出院没多久,她自己又要求回来,而且还带了邻居的一位老太太。对待科里的几位儿童患者的时候,都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除了治疗和细心的照顾,还根据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希望他们能早日恢复健康。
“很多小说都把我们这里的医护人员描绘的和武林高手一样,需要能够快速的制服病人。实际上病人打我们都不要紧,但要是可能伤害到其他人,我们就会在最大限度尊重病人的情况下,加以阻止。”彭伟说。
实习生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