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末,南方一家著名周刊,把一家颇善于炒作并试图成为“跨国企业”的中等规模公司的老板和高管们,列为一期特刊的封面人物,为他们歌功颂德。这样一种强烈而鲜明的对比,让笔者不由得感到一种讽刺,到底谁是这个企业的主人?
在这本长达50页的特刊中,除了封面上一堆公司高管的照片之外,内页洋洋洒洒都是公司高管们将自己的工作与公司发展史紧密联系的应景文章,配图中除了两张流水线的工作照之外,再也没有基层员工的影子。翻来翻去,不见那些三十年来默默支撑着这家公司数十间海内外工厂订单任务的工人,也不见那些在风雨中值班站岗的保安,更不见那些为公司创造良好工作和生产环境的保洁员。没有注解,没有感谢,一个员工也没有出现,那仅有的基层员工代表,在照片上已经被化身为“无名氏”。
窃以为,一个想要被社会公众尊敬的企业,应当在这值得庆贺的“而立之年”,将自己的成功和成就跟最广泛的员工代表一起分享,而不是少数站在天花板上的那些人自娱自乐。
许多企业一提到感恩,就是对员工要求的,似乎总觉得是企业“养活”了员工,乃至于企业并不会感恩员工的付出。“小人物”的缺失,透视出企业理念的落后。
要使劳动者有尊严地体面劳动,就必须有合理的劳动报酬,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有足够的社会保障。更重要的是,劳动者应被公平对待,被尊重并且参与社会对话。
工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撑。低微的工资只能维持简单的物质生活,与天花板上的那些人相比,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十分贫乏。不论他们是否真的愿意,他们的的确确已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GDP,奉献给了企业,可他们的精神和心灵却在呐喊着尊严和体面。
无论什么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应当把自己的员工当作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当企业进步的时候,都别忘了对自己的员工满怀感恩。请真诚地对那些辛勤付出却未必充分分享到劳动果实的工人们说一声:谢谢! (韩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