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为了节日里的城市更美丽

2023年09月16日

春节是阖家团聚的日子,环卫工却坚守在寒风中,维护着市容整洁。他们有的几年没回家,有的来不及吃顿年夜饭就出门。环卫工是城市美容师和卫生的维护者,干了这一行,365天没有假期,越是节假日越忙。过年是什么滋味,他们早忘了。他们说,既然选择了当环卫工,就算再累,也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让市民能够舒舒服服过好年。新春之际,本报记者走近这些为了城市的美丽默默奉献的环卫工,体会他们的苦与乐,同时,向每一位环卫工人致敬!

A 与风雪同在,与时间赛跑

大年二十九凌晨三点,刘文庆就从床上爬了起来。一撩窗帘,窗外白茫茫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紧。洗漱完毕,刘师傅赶紧骑上自行车,从居住地三民村往工作地点西门赶。今年55岁的刘文庆,是西安市莲湖区市容局西大街所的一名环卫工,平常主要负责西门到桥梓口段,是该段的一名班长。一路上,由于地面积雪,甚至部分路面已结成冰,他不知道摔了多少次。“雪地上骑自行车,很难不滑倒,但求不受伤就万事大吉。不管路再难走,也要按时赶到。”4点半,刘师傅赶到了西门。

和其他人一样,刘文庆等不及到5点上班,很快脱掉大衣,穿上工作服,拿着工具,和同事一起迅速投入到“战斗”中。他们有的拿着推雪板,把雪铲到路边;有的用含盐的融雪剂依次向路面撒去,等到雪化水后,再扫向路边。路边的堆积的积雪和污水,马上就有人将之扫到下水道,然后再在街道上放置安全墩。“每一个商店门口都要清理,每一处行人过道都不能放过。”经过一个小时的奋战,西门一家超市门口的积雪算是清理完了。他又带人立即协助西门盘道的组员。可等他回到超市门口,又是雪花落满地。“咱还能把老天爷管住吗,继续清理。”如此往复循环,也不知经历了多少个回合,整个西门里路面算是干净了。

“雪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为过年添缀喜气。可对于我们保洁员来说,则意味着命令。不用任何人通知,全员必须按时赶到工作地点,尽一切努力清理自己的地段,绝不能留下积雪的路面。没有任何人可以休假或倒班,也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只有路面不再积雪,才能下班。2008年连下十一天的雪,我们几乎天天都干到晚上十一点。”现场负责协调的西大街所业务员白改龄说起环卫工工作的艰辛,很是感慨。

下午5点,西大街的路面已经看不到积雪了。80名环卫工这才收拾一番,各自回家去了。刘文庆回到家中,已经是晚上七点,一家人都等着看春晚。工作一天的他早就劳累不堪,吃完饺子,躺倒就睡,直到次日三点才又醒来。虽然当夜西安再没下雪,可清理后的道路并不美观,而前日留下的部分残雪仍需清理。

“那两天,我们是与风雪同在,与时间赛跑,终于是把老天爷给克服了。”除了苦中作乐的豪言,他也有许多无奈:“几天下来,我们每个人脊椎都不舒服。这是我的职责,所以我不抱怨。但仅靠扫把、推雪板和盐这些最基本的工具,实在难以应付。如果我们有撒布车、移动式加液车等现代化除冰防护工具,工作就会轻松些了。”刘文庆说出了环卫工共同的期待。 本报记者 岳帅

B 为了城市的整洁

1月23日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早上4点半记者来到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上。此刻,路上没有一个行人,过往的车辆也非常少,街道上有几位环卫工已早早地忙活起来了。

因为刚下过雪,路面上很多地方都有积雪,地面还结有冰,当天气温零下7度,风就像刀子一样从脸上划过。在大庆路上一个十字路口的人行道上,满都是一堆堆烧过的冥纸留下的黑色残渣。厚厚的炮皮散落在地上。

不远处,一个环卫工正费力地挥动着扫帚。因为路上的积雪将炮皮和树叶冻到了地上,清扫起来很是吃力。“您好,新年快乐,这么冷的天,还这么早出来打扫,真是辛苦了。”听到记者的问候,这位环卫工抬起头,笑着说:“早上三点多就出来了,因为今天街道上比往常多出了很多炮皮和烧过的冥纸,工作量要大许多,天亮前就要全部清理完。”

这位环卫工人名叫黄玲巧,属于环西街道办,今年40岁,家住在咸阳市三原县,干环卫工作已经有10年时间了,基本上每个春节都是在西安度过的。而当记者问道今年春节不能回家怎么和家人团聚时,黄玲巧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公交站牌说:“我丈夫也帮着我一起出来打扫卫生了。”公交站牌前面一个男人正把扫成堆的炮皮纸灰倒进三轮车。“我在西安租了房子,今年春节家里人都到西安来一起过年。今天是大年初一想早点扫完回去和孩子一起包饺子吃。”黄玲巧笑着说。

正在清理落叶的李师傅也凑过来说:“三十晚上和家人看完春节晚会包完饺子就出来了。我家那边有个说法,初一早上谁家能赶早起来下饺子吃,谁家今年就有福气,所以要快点打扫完,好回去和家里人下早上的头锅饺子吃。”

一转眼已经是早上5点多,天也亮了一些。玉祥门里,马路上的落叶和垃圾已经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有几位环卫工人蹬着三轮车准备把车上的垃圾集中处理掉。黄色的灯光洒在空荡荡的街道上。几位环卫工人已经说笑着离开了,远远的只能看到他们越来越模糊的背影。 本报记者 王洋

C 马路上“守岁”的天使

除夕夜的宝鸡雪花飘飘,整座城市银装素裹。已是晚上10点钟,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守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街道上只有三三两两的人结伴而行,显得有些冷清。

在渭滨区金陵桥西十字路口处摆放着十多个烧纸器皿,此时8位身穿橘色环卫作业服、脸上挂满憨厚笑容的环卫工正在一铲一铲的清扫器皿中的灰烬,只为让下一个到来的路人能够放心的给自己的亲友们送去一份份“寄托”。

47岁的张光云在宝鸡市渭滨区园林环卫处从事环卫工作已有10年。10年来自己从没和家人一起过除夕,别人在家里守岁的时候她都和工友们在外工作,“10年了,从没看过一次准点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没有陪家人一起守过岁,心里还是挺遗憾的,但是工作第一嘛。”

这些平均年龄超过45岁的女人们把工作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清冷的街面上不时传来她们银铃般的笑声,三两句的话语穿插在她们中间,却没有影响到工作的效率。

12点的钟声响起,鞭炮声此起彼伏,东南西北到处都闪耀着各种花炮的亮光,为沸腾的大地奏起了新春之曲。各种不同形状的花炮在天空中争奇斗艳,像春天里开放的鲜花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张光云和工友们同时放下了手中的活,抬头望向天空,她们被眼前的绚丽深深吸引。“赶紧干活,早点回去见儿子。”张光云小声的嘀咕着,手上又忙了起来。

“老张,你儿子来给你送衣服了。”路段管理员段小会笑着说道,张光云抬头就见儿子手里拿着衣服朝自己走来。

“妈,天太冷了,给你送件衣服,快穿上,别感冒了,我和爸在家等你回来。”朴实的话语却传递着无限的真情,张光云的眼圈一下子红了,看着儿子递过来的衣服,她只是简单的说了声“嗯”,就叮嘱儿子回家。

路上几乎已见不到行人,只有偶尔匆匆驶过的车辆,这些在马路上守岁的环卫工停止了嬉笑,手上的动作又加快了几分,都想早早结束工作回家和家人团圆。

凌晨两点,当所有的工作都接近尾声的时候,她们才松了一口气,“儿子他们还在家等着呢,我得赶紧收拾回家。”张光云结束了手上的工作后急匆匆向家里的方向走去。

“老张回去后也就能休息一两个小时,四点半她还要出门继续干活。”段小会说,大年初一的任务是这几天最重的,到处都是炮皮,一干就要到下午两点。当被问及这么多年不能和家人一起守岁遗憾不遗憾的时候,这些马路上最可爱的人们并没有直接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只是说:“看到马路通过自己的双手变得洁净心里就有一股自豪感。”然而从她们的眼神中仍能看出那份想与家人团圆的渴望。

本报记者 杨琳

D 大年初一的垃圾清运工

天上飘着零星的雪花,七零八落的炮仗声不绝于耳,刚刚清扫过的路面不断有新的炮皮落下,穿戴一新的孩子跟在大人的身后开始走亲访友。浓厚的年气就像鞭炮响过之后飘散在雪花中烟雾,包裹着快乐和面带喜气的人群。这是正月初一上午九时许,记者在西安庆华公司社区看到的景象。

在万家团聚,共度佳节的时候,总有一群人在为大家的快乐和喜庆而忙活着。对于他们来说,越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越忙,他们“用脏了我一个,干净千万家”的职业精神,清运着我们的生活垃圾,也激荡着我们的心灵垃圾。庆华物业公司垃圾清运队的职工就是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人。他们的大年初一是怎么过的?记者决定跟他们一程。

庆华物业公司清运队只有两辆生活垃圾清运车,5名职工,负责庆华南区、北区、新区以及学校、医院、劳司等47个垃圾点的清运工作。今年47岁的袁越是清运队的班长,老党员,干了快20年的垃圾清运工,他与赵宁辉是搭档,开着一辆最旧垃圾清运车。记者见到他们时,他们正在在庆华南区一街坊的一个垃圾点装车。坐在车上操作的袁越还好些,负责搬桶、扶桶的赵宁辉常常要被迫“吃垃圾”。天寒地冻,寒风瑟瑟,每装一桶垃圾,风吹得灰尘纸屑便扑撒在赵宁辉的脸上……装完这个点的垃圾后,袁越走下车,记者看到他特意穿了一双新鞋。袁越说:“平时,我们都是早上七、八点出车,今天是初一,家人让吃过饺子后才出来,所以就晚了一点。”赵宁辉家在附近的山上,平时住在厂区,年前忙得没有时间回家,大年三十晚上运完最后一车垃圾后才回家,初一早上五点准时起床,匆匆吃了一碗妻子下的饺子,骑着摩托车就来了,到第一个垃圾清运点已经九点钟了。

每年从大年三十到初七,都是他们清运队最忙的时候,垃圾要比平时多一倍。他们跑了五个点,车已装得满满的。时间快11点了,记者登上车,与他们一起驶向离厂区16.5公里的狄寨塬垃圾场。路上冰雪未化,袁越十分小心地开着车。路上的车不多,也没有堵车,40分钟左右就到了垃圾场。前边有不少市内来的垃圾车,倒垃圾就得排队,我们从车上下来,一边跺着脚,一边抽着烟,吸进去的除了烟味外总有一股垃圾场的恶臭味。说实话,垃圾场的气味真不好闻,但这些清运工每天都要闻这样的气味。袁越说:“现在比夏天好多了,夏天熏得一般入到不了跟前来。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倒完第一车垃圾回到厂区,已是下午1点多了,一大早吃的那点饺子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肚子饿得咕咕叫,跑回家吃饭,妻子埋怨道:“大年初一的,你跑到哪儿采访去了?满身的厕所味。”我只好换了衣服,吃完饭,又去华阴农场采访。可袁越他们回家吃完饭后,还要跑第二趟、第三趟……平时与垃圾打交道的他们在大年初一还得与垃圾打交道,他们的辛苦,他们的脏累,家人能否理解?职工能否理解?

记者粗略地算了一下,从装车到返回来再装车,一个单趟就得3个小时左右,如果遇到堵车时间还要长点。平常一辆车一天跑两趟,春节最少每辆车要跑三趟。就按一天两趟,每天要跑74公里的路程,一年下来是多少?记者没有心思再算,只担心袁越和赵宁辉他们初一又得忙到华灯初上时了。

本报记者 阎冬

上篇:没有了
下篇:家乡包裹 为您传递真情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1/2012013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1/31/15863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