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在陕西省首届十大杰出工人表彰大会上,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宝鸡机床数控一车间职工田浩荣,与我省窦铁成、赵二宝等工业战线上的全国劳模站在一起,共同接过陕西省首届“十大杰出工人”闪光的荣誉奖牌。然而荣誉背后,却凝聚着这名仅有中技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二十多年的努力。
1989年,田浩荣从宝鸡技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宝鸡机床厂装配车间成为一名普通工人。当时,国内机床市场供不应求,尤其是数控机床市场日趋升温,企业面临着扩产上量与职工技能水平快速提升的双重挑战。“那时我想多学点东西”,田浩荣笑道,他怀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一头扎进了工作现场,白天跟着师傅识零件、学操作,晚上抓紧一切时间看专业书籍和各种资料。“总共能看几十本吧,也记了二十多本笔记,对于车床的床头箱构造原理、内部结构和工艺路线就很熟悉了。”如此而来,他逐渐成了机床装配线上的“活字典”、“活流程”。
田浩荣认为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干活首先要让自己放心”,这句话俨然成为了他的口头禅。在熟悉生产理论知识的同时,他对于工作中的细节都严格要求,精益求精。1999年,湖北某企业同时购买了美国一台设备和宝鸡机床的一台CK7520机床,公司在安装调试机床几何精度交检时,进口机床的跳动为0.02mm,而田浩荣则把CK7520机床的跳动控制在0.002mm以内,精度明显优于国外设备,让产品迅速打开了市场,这无疑是田浩荣工作态度的一个缩影。
初看田浩荣,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言语不多,淳朴厚道,但骨子里却透着西北汉子的倔强和刚强。在多年的工作中,领导和同事都知道他的一个习惯:任务不完成、问题不解决,绝不罢休。一次中秋节两台机床交货在即,车间安排田浩荣加班赶任务,他二话没说,挽起袖子一干就到深夜,别人在过节,他却在车间一丝不苟地测量、砂孔、配垫、清洗,直到凌晨三点才完成了全部工作。这并不是特例,他工作起来,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不分份内份外,干通宵也是家常便饭,遇到出差任务不带任何条件,不计个人得失。
二十年间,田浩荣累计装配各类数控机床上千台,完成了各类中高档高附加值新产品和试制任务30多种,使“宝鸡机床”成为了用户中的“名牌”,并且完成小改小革和合理化建议项目20多项,他创造完成的“田浩荣数控车床主轴装配操作法”,自1998年推广应用以来,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万元,并在全省机械行业推广。“只有努力奋进,才能回报组织,回报企业。”他这样认为。 本报记者 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