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消费维权何时走出困境

2023年09月17日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12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维权比较困难,维权成本高,有的时候为‘追回一只鸡,得杀掉一头牛’”。

有多高的维权成本,就有多少人选择沉默。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能理解消费者的苦衷。消费者不是不想维权,而是迫于无奈。一个真实的案例,蒋先生购买9元洁面乳受骗后,打官司历时三个多月,为18元赔偿而付出的3000多元交通费和误工费等损失,却未得到法院的支持。试问,类似这样,为了一件价值很小的商品,数十次往返于商家、质量鉴定等部门之间,这样的维权你愿意吗?为了维权,让你先垫付数千元的质量鉴定费,这样的维权你犹豫吗?而且,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还面临取证难、投诉难、查处难、诉讼难、赔偿难等诸多问题。可以说,维权成本过高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不能承受之重”,也是造假、售假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在笔者看来,降低消费维权成本需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必须切实减轻消费者维权的成本负担。“谁主张,谁举证”,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实在太难了。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坚持便民、利民、公益、服务的立场,尽量降低甚至免除消费者维权所需的鉴定费用,或者规定由商家承担相关鉴定费用;另一方面,要尽量缩短消费维权的流程,简化程序,降低消费者维权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其次,必须切实提高消费侵权的赔偿额度。与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相对比是商家违法成本低。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行的是双倍赔偿原则,这显然远远不够。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中国消费者维权获胜后,目前每案得到的赔偿金平均为700多元人民币,而美国平均每案消费者获赔35万美元,是中国每件赔偿额的3700多倍。因此,有必要借鉴《食品安全法》“损一赔十”的做法,一方面使假造者得到足够的教训,使他们不敢轻易造假,另一方面使消费者能获得高于所付出的维权成本的赔偿,提高消费者维权的积极性。 (孙瑞灼)

上篇:消费者遭遇餐饮“多选题”
下篇:西安新增300辆出租今日上路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3/20120315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3/15/16275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