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耀儒
进入夏天,人们最突出的感觉是炎热,故有赤日炎炎、骄阳似火、烈日灼灼、火伞高张、暑气蒸人、夏日可畏等四字语。诗圣杜甫在《夏夜叹》中如此描绘夏天的热:“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飘吹我裳。吴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明白如话的诗句道出了昼长夜短、苦暑难熬的情景,尤其是一个“毒”字把夏天的炎热描绘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由于夏天的炎热,纳凉则成了所有人的追求。而纳凉大多只能是在夜里,所以许多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纳凉诗。唐代诗人孟浩然诗曰:“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这虽然是一首怀人诗,但诗人所描绘的夏夜纳凉情景,却能让人感受到荷塘送来的凉风,听见露水滴落的声响。宋代诗人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更把纳凉写得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明月的移动惊动了枝头的喜鹊,半夜的清风传来蝉的歌唱。嗅着稻花的香味,人们憧憬着丰收的盛况,而池塘里也感受到凉意的青蛙则齐声高唱,为夏夜增添了动人的活气。
夏天虽酷热难耐,但夏天是花果成熟的季节,也不乏歆享果实成熟的乐趣和快意。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去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初夏睡起》)到了夏天,酸味十足的梅子吃完,牙齿上还残存着一丝丝酸味。午睡醒来,看到孩子们捕捉飘飞的柳絮,受到他们快乐的感染,内心也有几分惬意。另一位宋代诗人范成大也有描绘夏天的诗曰:“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四时田园杂兴》其二)此诗前两句写梅子金黄,杏子成熟,读来令人口角生津、垂涎欲滴。后两句以篱下无人经过、只有蜻蜓蝴蝶纷飞,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夏日人们繁忙的场景。
夏天伴随着花果的成熟,庄稼也到了成熟的时候。在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北方,此时也进入繁忙的收割时期,所以,北方人也把夏天叫做忙天。大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里把夏收的繁忙劳苦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感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诗人起笔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概括农家夏日的真实生活。接着写农家的“妇姑”、“童稚”全体出动去“南冈”和“丁壮”一起收割。这种劳动是十分辛苦的。诗人写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敞筐。”地吐暑气,天撒灼炎,力气都使尽了,却似乎不知道炎热。在这种状况下不停地劳作,只为的是珍惜漫长的夏日时光。写罢男丁挥汗如雨的辛劳,诗人又写妇女在后边拾麦的情景。你看她背着孩子,不停地把遗落的麦穗放进敞开的筐里。珍惜劳动果实,尽量做到颗粒归仓的场面感人肺腑,动人心魄。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不能不为诗人对农家的同情与怜惜所感动。尤其是诗人在最后的自我批评更是让人敬佩。诗人在最后这样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作为享受“吏禄三百石”的封建官吏,能够说自己并没有什么功德,却享受着很高的待遇,心里深深感到惭愧,并告诫自己永远不能忘记农家的辛苦劳动。白居易这种心绪和情感,确实难能可贵,境界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