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中国特色工会的体制性特征及其比较优势浅析

2023年09月16日

叶宝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提出,对指导中国工运的发展乃至丰富世界工运理论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工会理论有哪些鲜明的特征?如何看待它和国外工会的区别及其比较优势?本文就此谈一些初浅的认识:

一、党政主导的维权模式是中国工会最大的政治优势,中国工会履行维护职能有着任何国家工会无可比拟的政体保障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阶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天然的利益联系。党在任何时候都坚持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工会则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两个维护的统一要求,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中国工会不仅是一个维权组织,而且是“桥梁、支柱、纽带”,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在社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党政工组织共同把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作为实现职工群众利益的根本途径;把满足职工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主要工作任务。通过工会代表和反映职工的诉求,维护职工的利益是党政组织和职工群众对工会的一致要求。为此,国家《宪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对工会的地位、职能、工会与党政的关系、工会经费来源、工会干部的管理等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中国工会的存在,不完全是利益博弈的产物,更多体现的是社会政治制度的安排,是党和政府以及职工群众的一致需要。

有人习惯于用西方工会的组建、运行来说事,认为西方工会才是真正的工会。可以肯定地说,西方工会是工会,中国工会也是工会。但走的不是一样的发展道路:西方工会以“斗争”立会,中国工会以“共赢”立会;西方工会强调利益的“具体性”,中国工会注重利益的“整体性”。这种差异,是社会文化的差异,也是国家政治体制的差异。可以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中国特色工会理论所包含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原则以及和党政的关系,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国情和职工群众的心愿。

二、坚持“两个维护的统一”是中国特色工会理论的核心,以同赢共享理念处理劳动关系和经济矛盾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的日益多元化,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利益的整体同质性,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而且这些矛盾多发于独立经济体与劳动者之间。社会各阶层和群体都希望通过明确管理主体、诉求渠道和协商机制,以避免本应该下沉在社会生活中的矛盾被提升为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仅要代表和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也要代表和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这就形成了党与工会之间新的政治分工,要求工会作为“职工利益代表”,在维护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前者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后者则需在法规政策的调解基础上,通过双方或多方协商来处理。

在处理劳动关系和经济关系问题上,西方工会在组织上大多走的是多元发展的道路,其组织特点多以行业组建,派别林立,目标各异,各自为战,“谈判—罢工”是西方工会维权的基本路径。由于其所代表的利益群体的“局部性”和斗争方式的“对抗性”,经常会以工人不同群体的分裂、资本再寻租、利益主张降低、社会正常秩序受损为代价,出现“事与愿违”、“两败俱伤”的结果。

三、“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位一体的职能架构全面反映了中国工会的“大维护理念”,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中国工会组织更高的目标追求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但中国工会对其认识不是仅仅局限于“改善劳动者劳动条件”的理解。职工群众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诚实的劳动获得劳动报酬,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社会和企业对劳动者自身及其劳动的尊重,需要有民主参与管理甚至决策的权利,需要得到职业生涯的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持续性教育培训。这些都是职工合法权益的组成部分,这就是中国工会的“大维护”概念。基于这样的理解,中国工会按照“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位一体的职能架构,全面履行基本职责和各项社会职能。大力推进“两个普遍”的实施,高度关注农民工、派遣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大劳动执法状况的检查监督力度,积极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和再就业工程,重视完善各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使工会在劳动关系协调领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坚持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是中国工会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工会道路必将成为世界工运发展的成功范例

中国特色工会发展道路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应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和经济矛盾的任务将更加繁重。中国工会志在构建一个“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互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将以健全和完善工会组织、劳动者权益、工会参与监督三大法律体系作保证,本着“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原则,着眼于调动劳资双方两个积极性,以服从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最大限度的实现生产力中第一要素的发展,来履行自己的各项职能,以实现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列宁曾经说过:“除了工会与工人阶级政党协调的动作,无产阶级在世界任何地方从来没有而且不可能有别的发展道路”。中国工会和中国共产党的结合,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最鲜明的阶级性和最高度的政治性,这是中国工会的力量之所在。历经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锤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作者系陕西省工运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上篇:保障职工对企业事务的知情权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7/20120702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7/02/15973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