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叫我‘强娃’,可看见我的宝贝女儿还是内疚,没时间陪她。”1米7的壮汉,黝黑的皮肤上涔出细密汗珠,14年间经历了熔铸车间火的炼化,又辗转到冷凝工段。无论从外形还是工作经历,“硬汉”形象与左有强密不可分,可他一说起女儿,却眼露柔光。
左有强来自东岭集团凤县锌业公司,现担任公司三车间冷凝工段副工段长。他身上有地道农村娃的朴实和耿直,说话总是掷地有声。“我的名字中有一个‘强’字,父母希望我将来有出息,做强人。”正如父母的希冀,从1998年进厂以来,他成为厂里知名的强人,还被评为2012年宝鸡市劳动模范。刚进厂时,左有强只懂一些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论在实践中怎么干,还相差很远。“下狠心!要做强!”两年多时间,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他对蒸馏炉结构及砌筑技能有了提高,还成了众多生产难题的不二人选。
2001年的一天,厂里9号炉上延部的烟喉部位墙体突然塌开了,一米见方的大口子张牙舞爪地露在外面。这导致炉子生产中断,如果不及时对炉子塌口处进行修复的话,整个炉子就会瘫痪,中途停车,炉子报废,损失高达50万元。左有强回忆说:“碰到这种突发事件,谁都害怕,当时火随着锌蒸汽从塌口处往外喷,周围的钢架也烧红了。”险情就是命令!左有强心有猛虎,手有技术,他穿上棉大衣,带上石棉手套,咬着牙第一个爬上了钢架,并心里暗想,“我就不信,把你没法。”激战之后,终于堵住塌口。看到补好的炉子时,在场的工友无不对其竖起大拇指,“真是强娃!”
2003年,左有强被提升为副工段长,公司为了进一步培养人才,先后他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沙中南大学学习培训。“我光自己强不行,大家强才是真的强。”他风趣地说。他将在西安学习期间带回的书籍和笔记毫无保留地与工友分享,工友张乐乐说:“强娃很实在,我们经常互相探讨,他从不保留自己的生产技巧。”左有强的技术不但出名,他的行事风格更是在工友那儿传开。
左有强的手机始终开机,特别是中夜班,手机一响,车间有事,他就像战场上冲锋的战士,骑着摩托就往厂里奔,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使生产设备正常运行。记得2008年新系统开车期间,车间忙碌异常,左有强的女儿发高烧38.5度,并突发支气管哮喘疾病。“每天打电话问病情,却顾不上去看娃。”正如刚开始的一幕,左有强铁血柔情地说着:“我不但要做工作强人,现在更要努力做生活强人,做好一家之主。”
本报记者 王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