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民警张义火,大山里的一张名片

2023年09月16日

赤日炎炎,骄阳似火,虽然已立秋,这里,营镇火车站,西(安)(安)康铁路线上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车站,夏的灼热还没有任何退去的意思,放眼望去,是那两条连接天地的铁轨,似乎永也没有尽头。疾驰的列车在这两条铁轨上不知疲倦地奔跑,卷起的热浪打在旁边那巡守人的身上。这个人就是小站设立以来唯一的一任驻站民警,他就是西安铁路公安局安康公安处镇安车站派出所民警张义火。

张义火扎根平凡小站整十载,无论春秋冬夏、刮风下雨,他总是日复一日徒步巡查线路、走村入户做群众工作,累计行走里程近4万公里,连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

冬去春来,小站的职工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始终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辛勤付出。

“小片警”写“大文章”

2001年底的四等小站营镇,站舍条件极差,警务区就设在活动板房里,屋里只有一副桌椅和一张硬板床,甚至连个电视都没有,一日三餐也是到处凑合,以苦为乐的张义火称自己是“住活动板房的‘小片警’”。看着一片空白的治安基础情况,急在心头的张义火顾不上感慨条件的简陋,立刻“风风火火”地投入了工作。由于营镇火车站位于国家级贫困县柞水县境内的山区腹地,沿线群众对铁路一无所知,加之警务区所辖线路开放,沿线村民耕地、出行时为图个方便,穿越铁路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因素都给行车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为了尽早熟悉和掌握辖区的基本情况,张义火每天清晨8点就会背上装了饼子、鸡蛋等干粮和白开水的巡线包,进村入户走访沿线群众,一边摸清底数,一边向许多大半辈子都没见过火车的村民宣讲铁路安全常识,鞋子都不知磨破了多少双,终于在短短两个月内将线路设施、沿线村镇、大牲畜养殖户、五残人员等基础数据汇总完毕,谱写出了警务区基础工作的大文章。

孩子们心中的好校长

驻站民警张义火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了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营镇警务区辖区横跨长安、柞水2(区)县3镇,位于关中与陕南必经之路上的营盘镇,自古以来民风彪悍,铁路周边人员情况复杂,村民爱路护路意识淡薄,危及行车安全的隐患大量存在。为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张义火驻站十年来,他进校、进村、入户宣传300余场次,向沿线9万多人次的群众做过铁路安全宣传。同时,针对辖区沿线中小学校较多的实际,张义火始终十分重视做好对孩子们面对面宣传。作为沿线中小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张义火每隔不久就要到各所学校去做宣传,巡线的途中更是经常走村串户到学生家中走访宣传,久而久之,学生们都记住了这个来自营镇警务区、一丝不苟的“张校长”。

群众眼中的贴心人

见人一句话、逢人一根烟,做工作和生活中的“有心人”,张义火用这样的点滴小事拉近了与沿线村民的距离,极大地便利了他开展工作。2010年,为保障线路安全,西康铁路线需要在以往完全开放的线路两旁加装防护网进行封闭。当年10月,防护网安装到警务区沿线的药王村时,因封堵了上山砍柴的必经之路,村民绕行需多走数公里,群众拥到工地阻挠施工。正吃饭的张义火立即放下碗筷赶到现场,耐心地劝散双方,平息事态后,他又上门挨家挨户做工作,听取村民合理诉求,经反复实地查看,经过与施工方和村民协商,决定在K108+639等两个涵洞处修通行道路。张义火带领辅警、村民和施工队民工历时半个多月,将涵洞内多年堆积的杂物淤泥清理出来,打通道路供群众通行。鉴于涵洞内道路崎岖不平,一遇雨天势必泥泞难行,张义火又不厌其烦地与施工队沟通,由对方提供材料对路面进行硬化处理。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张义火与村民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村民们更是将他看做能真正为群众办事的贴心人。

骄阳似火的夏日,记者跟随张义火在线路上走了一个区间,筋疲力尽,汗流浃背的我们顾不上再去采访不善言谈的老张,可这会,老张却似来了精神:“这么多年我习惯了,你们肯定没办法适应的,多喝点水,小心中暑,我还要去那边线路上看看。”

图一夏日顶烈日、冬日斗严寒对张义火已是习以为常的事。

图二巡线途中,张义火不放过任何一个治安隐患

本报记者 郭玉军 通讯员 刘卫国 摄影报道

上篇:二十五年的坚守
下篇:用行动诠释责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2/8/20120815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2-08/15/16166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