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熬过了历史上最为艰难的八年,东北地区熬过了被日本殖民统治的十四年。中国人没有想到胜利如此快,没有想到加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胜利就在眼前。中国终于从战争中走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威望达到其毕生最高点:国家,在八年苦战之后,大体上重建了统一;领袖,在熬过苦难之余,也变成历史上的英雄。尽管有些人对他不无微辞,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蒋介石领导全民抗战获胜的历史功绩。战后初期,蒋介石巡视全国,所到之处,万人空巷,热烈欢迎,特别是切盼王师归来的北平,更是将蒋介石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狂热的民众将蒋介石挤到街角,如果不是军警奋不顾身“保驾”,历史甚至会从这儿改写。
一个重建中国统一,赶走了外国入侵者的民族英雄,为什么匆匆度过与人民的短暂蜜月,为什么不四年就被赶出大陆,沦为历史罪人呢?近读《一九四九国府垮台前夕》,若有所悟,令人唏嘘。
《一九四九国府垮台前夕》作者龚选舞先生是当年《中央日报》记者,亲眼目睹了蒋介石走上神坛,雄踞人生最高处,又眼看着蒋介石和他的政权凄凄惶惶四年时间败退大陆。作者在这部书中讲述的故事栩栩如生,通过一个个故事细节,揭示一个政权的大败局。
根据作者的看法,蒋介石兵败大陆并非毫无迹象,没有来由,其实在表面风光据说繁华的背后,早就种下了失败的种子。沦陷七年,眼巴巴期待王师归来,是期待蒋介石、国民政府解民于倒悬,为人民带来好日子。然而,沦陷区民众很快期望变失望,甚至是彻底失望。
从大后方归来的“重庆客”,对当年正面战场一溃千里逃往大后方毫无反省,对于沦陷区民众七八年来的苦难毫不同情,民众眼巴巴看着国民政府还都,没有一个人预感国民政府竟然以胜利者姿态,歧视甚至剥削在沦陷区业已受尽苦难的人们。
除了天上飞来、地下钻出名为接收而实为“劫收”之徒令人发指的行径,即令一般来自重庆的政府官员和社会人士,也多把沦陷区民众低看一档。好像这些没有逃往大后方的中国人都应该自杀,好像这些在苦难中度日如年的民众玷污了中国的贞操。因而等南京法庭审判周佛海时,旁听的民众不仅不愤怒,反而为周氏喝彩,毕竟周佛海这些人在战争中从大后方赶了回来,或多或少在沦陷区民众与日本军队之间做了一层缓冲。
还都后的国民政府不仅不对沦陷区同胞给予道义同情,反而歧视,所有在沦陷区就读的学校成了“伪校”,所有的职业都被视为与敌人合作,视为“伪职”,以致熬过苦难的人不禁愤慨:当年国军打败,一溃千里,闻风而逃,军队既无力带走数亿民众,将民众留给敌人,成为俘虏。而今不说俘虏的苦难,也不能不分青红,将沦陷区民众一概视为“伪民”啊?
民心散了,当然无法指望民众继续支持,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失败,或许能够从这里得到一点解释。
胜利了,还都了,一切有若日丽中天,统治者志得意满,不再把抗战八年合作方放在眼里。中共郑重提出“联合政府”合作方案,在蒋介石和国民党那里,不再具有讨论基础。假如此时还在艰难抗战中,国共依然会摩擦,会斗争,但一定会斗而不裂,摩而不分,大家既要为自己争利益,也要顾及国家整体利益。
现在不一样了,国民党独揽政权,一党坐庄,国民党只愿意“改组政府”,分配几个政府部长名额给友党,不愿以多党中的一党身份坦诚合作,共商国是。遇到国共分歧,更不愿以执政党立场作出让步,求同存异,反而利用执政优势不惜开打。参谋总长一再夸说三个月内必可以军事解决,财经首长也在计划如何动用他们认为即将得自美国援助和日本赔偿的亿计美元以进行重建。
胜利了,更应谦虚;胜利了,更应想到是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些都是中国圣贤反复告诫的人生智慧,为什么聪明如蒋介石到关键时期也不行呢?
一个政权的大败局,或许在冥冥中已经注定。 □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