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车务段千河车站是宝中线上的一个三等小站。同时,也是一个三方向车站,北可去甘肃,南可进四川,东可走西安入陇海大动脉,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在建线的时候,就有了比较显赫的声誉。
千河车站在设计的时候是以技术站的等级设置的,主要进行货检作业。拉拉篷布绳索是否安全、看看侧门上插销是否入槽、瞅瞅装载是否发生位移。出现问题立即处理,这就是货检员的工作职责。因为整天像医生一样要查看货物的装载状态,货检员被形象称作“背包医生”,而这群不穿白大褂的医生,在确保货运安全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晚上9时49分,一列从迎水桥开来的列车要在千河车站进行技术作业。接收命令,打印计划,背上工具包,拿上防护电台,按照规定的安全作业线路,李春龙和程龙出发了。挨个仔细检查施封锁、篷布苫盖、车门状态、涂打标记。检查了一半,李春龙就发现了一个车体中门上插销未完全入槽的不安全隐患。同行车室取得联系后,他拿出“百宝箱”里的工具开始干了起来。
这种情况处理时需要用八号镀锌铁线双股绕四回,将侧门捆起来,再用撬棍绞紧。“不用气力铁线根本就拧不动,整理这样一个问题车基本上就得消耗一碗米饭”。因为要用力绞紧铁丝,李春龙的脸憋得通红。
这活儿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站场里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处理完问题身上的汗凉了,衣服穿在身上就像冰筒子一样。记得2006年宝鸡地区下了一场大雪,足足有30公分厚,一脚踩下去整个小腿都看不见了。夏天热的时候站场股道里的温度要高达50多度,一趟车检查加处理下来衣服都湿透了。马上要退休的刘师傅深有感触地说。
除了要有很好的业务和十足的力气之外,还要具备极强忍耐性。客车上的排泄物,夏天在高温的作用下,发出阵阵恶臭,在股道里干活真不是一件易事。
货检队伍里不光有男职工还有为数不少的女职工。谁说女子不如男,冉照炜干起活来可是相当利索,车站货检队伍里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在一次货检作业中她及时发现了一辆平车装载的钢轨发生严重位移,扣下处理,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行车事故。
他们就像医生一样,每一辆车都要经过他们的诊断后才能继续行走,不过就是这个医生走的路有点多。货运主任张敏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个班接28列车,一列车长750米,一个班啥也不干,光路要走21000米,一年要走3528000米,相当于跑350趟马拉松。
每个班都要重复在股道间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没有过多的期盼,只要能够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就是他们当班最大的心愿。
本报记者 刘鹏 通讯员 张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