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重要的是感情 根本在于立场

2023年09月02日

员文贤

刘葆林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他把这些年写的文章收集成册,辑录出版,三句话不离本行,书名就叫《我从工会走来》,是多年来作者在企业改革大潮中党群工作的经验、体会,是对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思考、探索,文风平实,思路清晰。常言开卷有益,益在何处,我想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感同身受地体会一段历史,从一个侧面感受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中企业、职工状况的变化及工会在推动变化中的作用。二是感受作者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心系职工的情愫,特别是与作者有相同经历的人读这样的文章会产生共鸣,不由自主回味这段历史。三是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一些思想观点,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20多年,是我国改革开放推进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工人阶级也整体受益,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期间,我国企业的改革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借鉴农村改革的经验,推行厂长负责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二是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所有制改革。在改革的第一阶段,媒体着重强调经营者的作用,着力宣传“一个人救活一个厂”,宣传能人的作用而忽视职工的作用,要用铁的手腕来砸“三铁”。第二阶段的改革进入所有制领域,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谁出资谁说了算”似乎天经地义,报刊和高层论坛也在宣扬劳动力商品论、雇佣劳动理论,排斥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在起草公司法过程中,有人认为民主管理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多年的职工代表大会不但在非公有制企业不能推行,而且在大量的国有改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也不能实行。与此同时,职工的利益并没有随企业的发展相应提高,有的企业把压低职工收益作为提高企业效益的主要途径,甚至长期不给职工办理社会保险,拖欠、克扣工人工资,随意提高劳动定额,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在制定劳动合同法过程中,甚至有企业老板联名上书有关部门表示强烈抵触。

当然,最后结果是劳动合同法在全国人大获得通过并颁布实行,与此前后,还修改或颁发了《劳动法》《工会法》等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规。这段历史,从一个角度讲就是按市场原则确立新型劳动关系的历史,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

市场取向的改革,会出现资本压低劳动力价格以获取更大利润的倾向。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若长期过分地压低劳动力的价格,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最终也会因为消费不足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损害整体利益包括资本利得,甚至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因此要从经济发展的全局、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保护劳动者权益问题。怎么有效保护?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和落实法规,另一方面要强化工会的作用。改革开放几十年,千千万万工会工作者就是干着引导职工参加改革支持改革同时努力让广大职工在改革中受益、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这是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篇:中国梦?劳动美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3/5/20130529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05/29/09529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