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萎靡,企业利润下滑,物价飞涨,工资原地踏步,大环境的种种碰撞衍生了不少职工和企业间的矛盾。但这些问题,在大荔县金紫阳集团公司从未出现过。为解除职工后顾之忧,金紫阳为全体职工缴纳了社会保险,上下班专车接送,职工宿舍、车间全部配置空调,食宿免费,这些举措对于稳定职工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可让职工真正安心的还是今年3月份召开的工资集体协商会议。会议决定,对各车间、班组实行产量工资、计件工资的一线职工,工资标准在2012年的基础上上调10%,对全公司管理人员、后勤保障服务人员的月工资标准,上调8%,实现了职工工资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金紫阳的案例,不过是大荔县总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众多成果之一。大荔县职工人数多、分类广,共有职工46690人,其中非公企业职工26850人。如何更好地在维护职工权益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是摆在工会面前的一个难题。县总工会认识到,必须深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只有用合同规范了企业支付工资的行为,使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更科学更规范化,才能促进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和谐发展。
为此,大荔县成立了全县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担任组长,负责全县工资集体协商推进工作和难点问题的协调办理。聘请专家进行了工资集体协商、企业民主管理专题辅导培训,并对各基层工会制定了《2011年—2013年工资集体协商专项考核奖励办法》,确保工作落实。
在对全县各类企业做好宣传的同时,抓好典型示范。县总工会以商贸园区龙首山矿泉水业为示范,由人社部门进行指导完善,全县企业代表和工会干部现场观摩。龙首山公司工资集体协商签订仪式,开了渭南市规范性签订工资集体协商的先河,签订仪式制定的视频光盘,也成为具有指导性的工作教材。
在推进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中,县总工会主席王晓生坦言,他们有四点体会和收获。一是职工工资得到明显的提高。像科技产业园区德飞新能源公司等企业,一线职工月工资达到1400—4000元,最少的也超出最低工资标准33%。二是实现了企业和职工双赢。像宝优电子、宝翔机械等企业,实行了基础加计件加提成的工资结构,职工工资待遇全面提高后,干活热情提高了,大大提高了公司生产效率,也让这几家成为省内较大的电子产品出口企业。三是企业职工劳资关系日益和谐。像被评为省级劳动和谐企业的金紫阳集团,职工在自觉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会自觉投入到集体劳动中去。四是用工资集体协商搭建和谐建设平台,工会地位整体得到提升。
通过这些努力,目前大荔县在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中,签订工资集体合同233份,覆盖企业1329家,覆盖职工22250人,签约率达100%,工资增长幅度在8%-20%。今年,县人社局、县总工会要求科技、商贸两大产业园区112家企业全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从机制和源头上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
本报记者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