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底至6月初,南郑县在企事业单位推行工会主席公开直选试点工作,县职教中心、大河坎水厂两家单位,通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演讲、职工投票选举等一系列民主程序,在没有指定候选人的前提下首次海选出职工群众信任的工会主席和工会领导班子。这正是南郑县总工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在全省尚属首创。
这个首创得到了省、市总工会及南郑县委的充分肯定;这个首创更是多年来南郑县总工会主席王国宏带领一班人“创新实干、圆梦岗位”的真实写照。
2007年6月,王国宏来到县总工会主席这个岗位。这位当过兵的林业职工子弟,从农村团委书记到乡镇长、党委书记,从县委办主任到县劳人局局长,在基层和重要岗位摸打滚爬了二十多年后成为工会战线上的一名“新兵”。看到当时南郑县总工会不尽人意的现状,他内心有了一个真实的梦想:一定要把南郑县总工会带到全省县(区)工会的先进行列。
有梦想才有希望。在调查研究的基层上,他和县总工会一班人,理清思路,踏实肯干,勇于创新,确立了“拓工作新路、建有为工会”的思路,瞄准规范达标、创新提高、典型示范、打造品牌的目标,全力实施“创新立工会、覆盖有工会、树立像工会、发挥是工会”的四大工程,以此推动南郑工会事业大步跨越。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他们确定了“乡镇系统示范带动,机关事业加强提高,国企非公不断创新,村级社区全面推进,加速推进全县工会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的工作思路。先后开展了“工会组织建设管理年”、工会干部与全县各类党务干部“结对子”,推动“党工共建、创先争优”等活动。逐步使南郑县基层工会组织达到942个,涵盖1167个企事业单位,职工入会率93.87%,基层工会组织网络基本形成。梁山、青树等四个镇总工会不仅实现辖区内工会组织“全覆盖”,而且率先在全市建成陕西省“百家示范乡镇工会”。2008年,南郑县总工会被命名为陕西省模范县工会。
“梦想追求无止尽。”在第一个梦想实现后,王国宏又有了一个新的梦想:通过精心打造,争取一个单项工作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维权出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他着重从建立健全维权机制入手,探索乡镇基层农民工维权工作新途径,到2011年底全县镇村(街道办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职工维权工作站。在创新帮扶困难职工机制方面,县总工会先后成立了南郑县困难职工(农民工)援助中心,在所有乡镇建立起职工、农民工维权工作站,形成了以县困难职工(农民工)援助中心为主体,乡镇、社区、企业困难职工为基础的覆盖全县、惠及全县3502名困难职工的帮扶网络体系。2012年初,南郑县总工会被授予“全国工会帮扶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工会自身建设上,他积极探索建立工会干部依法评估监督机制,在县直部门(系统)和乡镇机构改革中,紧紧抓住县直部门(系统)和全县由30个乡镇并成22个镇、8个乡撤并,县直部门(系统)和镇机关干部富余,而县直部门(系统)和镇工会联合委员会专职人员紧缺的有利时机。在全县23个县直部门(系统)和3个镇总工会、19个镇工会联合委员会分别按同级党政副职级别设立了专职工会主席、副主席,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探索出在县直部门(系统)和镇机构改革中,切实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新路径。这项工作分别获得全国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陕西省和汉中市工会工作创新成果奖。
“岗位圆梦,人生出彩。”在县总工会主席这个岗位上,王国宏奋发有为,创新实干,圆了一个又一个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2年5月荣获“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今年五一前夕,他又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殊荣。面对今后的工作,他又在围绕着“建设更富活力、更具人文、更为宜居”的南郑梦,筹划着工会的新作为、新目标。
本报记者 阎冬 通讯员 成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