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澄合西区19.35公里的铁路煤专线分三个巡查区段,大桥巡道工负责坡底村车站接轨点至5公里区段;二矿巡道工负责5公里至9公里+500米区段;董西巡道工负责9公里+500米至董矿五道装煤线区段)每个区段由三名巡道工组成,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一天。
天刚蒙蒙亮,二矿巡道工张有金就身背工具包向大桥方向出发了。48岁的老张开始了他当班的第一次巡道。老张,用“脚步”诠释了人生的意义。
巡道工作是艰辛的。夏天,行走在50℃的铁路线上,全身会被“烤”得发烫;冬天的冷,手摸钢轨都能被“粘”上。
张有金说:“干这行,随时得绷紧安全弦,随时得应对非常状况。夏季的高温、冬季的极端天气,都能使钢轨出现异常情况。”
多年的巡道工作,让老张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一次,巡道至尧头隧道口,发现道夹板丢失,他果断采取防护措施,迅速向车站、段部汇报,值班领导迅速组织人员对丢失的扣板进行了安装。还有一次,他发现因暴雨致线路6公里处出现1米深的地漏,经工区职工迅速处理,线路在第一时间恢复了。
时针指向八点,张有金已巡至5公里处,与邻段大桥巡道工在交换巡道牌后,老张又往回巡道了。返回时,巡检铁路的另一侧。
张有金说:“走在石渣上,鞋子磨损很快,每年差不多要五六双鞋。”
张有金细心地查看铁路路基、护坡、桥、隧、涵以及道口线路状况,他不时停下脚步,抡起巡道锤敲一敲,用扳手拧一拧。
张有金笑着说,没数过,也没算过,一趟下来弯多少次腰、蹲多少次地。但单趟5公里巡检,弯腰、下蹲百余次还是有的。老张精心巡视着辖区铁路线的每一寸钢轨、每一付夹板、每一个螺丝。
扳手、响墩、信号旗以及道钉、螺栓这都是巡道工的必备工具,这些工具虽然不多,但份量却不轻。老张每天都要背着这10多斤重的工具包行走6个多小时近二十多公里的路程,一年365天,要走3000多公里的路程,而张有金巡道18年来,用脚步量铁路线达5万多公里,绕地球1圈还多。
每当列车接近,巡道工都要立正站立,手举信号旗,目不转睛地迎送列车,示意线路畅通,可安全通过。
近1个半小时的行走,9时30分,张有金又返回至9公里+500米处,与邻段董西巡道工交换巡道牌。
大约11时,董西巡道工也返回了始发点,全线第一次巡道圆满完成。
下午18时,张有金又开始了他当班的第二次巡道,全线巡道结束,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这就是巡道工一天的工作。
西区铁路煤专线自1978年建成通车以来,35年来,12700多个日日夜夜,煤专线的角角落落,都洒下了巡道工辛勤工作的汗水,留下了他们风雨无阻的足迹,是他们用行走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执着,证明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他们用不知疲倦的双脚确保了铁路煤专线的安全畅通。
(宁良玉 石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