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发展中,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在“创”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做文章,为矿井安全生产工作健康持续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煤炭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提高科技创新工作水平有利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作为高危行业的煤炭企业,安全是头等大事,没有科技的支撑,安全生产则难以保障。其次,提高科技创新工作水平有利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只有坚持科技创新,实施循环经济、多元发展战略,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才能削弱其不可再生性带来的弊端,才能获得不断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第三,提高科技创新工作水平有利于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科学技术先进和煤炭产品优良已经成为煤炭企业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持续发展的“法宝”。
二、一号煤矿科技创新工作途径和方法
(一)加大科技投入,建设数字化矿井
先后投入3亿多元,引进具有国内领先技术的综采、综掘机组,使矿井月产能力由原来的18万吨提高到50万吨;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全国煤炭系统一流的数字化调度中心,安装井下工业电视监测监控系统,对井下风流、瓦斯、一氧化碳、温度、停送电、抽排水等全程监控,随时掌握井下生产状况及气体变化情况;投资800万元,引进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小灵通无线通讯系统,实现井下通讯畅通无阻;投资3亿多元对选煤厂进行改扩建,使年加工处理能力达到600万吨;投资960万元建成矿井水处理站,实现生产污水“零排放”。
(二)加强科技攻关,解决安全难题
积极借鉴国内外同行业高新技术,实施科企联姻攻关,与煤科总院西安分院、西安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进行业务合作,顺利完成了一系列科研攻关项目。对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问题,加大与科研院所、国家瓦斯治理中心等单位合作力度,充分利用科研单位的人才技术优势和灾害防治理念,有效预防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完善科技制度,培育技术人才
一方面,根据矿井发展需求,以采煤、掘进、机电、通风等专业为重点,面向高校、面向社会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紧缺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强化生产一线力量。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建立资金投入保障体系、科技改造攻关体系、科技水平提升体系,形成待遇有保障、工作有压力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开展“五小”活动,激发职工创新热情
坚持广泛开展以“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五小”活动,每月对职工的创新成果进行一次申报和鉴定,对具备申请专利条件的,矿上为职工支出专利申请费用。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人才科技大会,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论文、专利成果进行表彰奖励,从而激发全矿职工创新热情,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一号煤矿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果
一是通过开展全员创新活动,一大批职工创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对标学习,科技人员的视野和知识面得到拓宽。三是通过不懈努力,一号煤矿的科技创新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13年,被评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职工创新活动先进集体”和黄陵矿业公司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两年来,共完成科技项目13项,其中6项分别受到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黄陵矿业公司表彰奖励;169项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受到表彰奖励,其中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的专利达到22项,荣获陕西省首届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奖15项。
四、一号煤矿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实施的科技项目大多数是和科研院所合作,本矿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二是没有成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工作机构,没有配备足量的科技工作人员,尤其缺乏科技拔尖人才。三是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成员组织和管理能力不强,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职工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综合素质高低不一,对科技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有待于提高。五是科技工作者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了解不深入,尤其缺乏对前沿技术的跟踪研究和探索。 (卫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