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建明
宁静的夜晚,我独自坐在一座小山丘的顶部。习习微风掠过面颊,有一种清凉的惬意感。仰望天空,一弯残月,在广袤的苍穹缓缓移动,如镰刀,如小舟,似乎在收割漫天的繁星,抑或浮云;然而,月亮走过的地方,繁星还是繁星,浮云依旧漂泊。我经常想,月亮因为没有收获到什么,一定感到很孤寂。要不然,人类为什么会想出“玉兔”、“婵娟”这样的美妙词语以及《嫦娥奔月》、《吴刚月宫酿美酒》之类的动人传说,以告慰月亮呢?
在我们的视野里,有些正在发光的星体,或许早在几万年前乃至几十万年以前就已经不复存在;反过来,或许有的新星早在若干万年以前开始就已经在茫茫宇宙间发光发热,沿着自己有章可循的轨迹,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而我们对此根本一无所知,视而不见。道理极为简单,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假设我们看到的某颗星星距我们有三千光年,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颗星星的光泽,实际上是三千年前的历史。
由此及彼,我们不难想到,一个人的生命,就时间概念而言,何其短暂;就所经历的地域概念而言,何其狭小!我们对地球本身的复杂构造至今了解甚少,而且很不全面。何况地球上面还有太阳系,太阳系之上还有银河系,而银河系之外还有其它星系。对此,人类的认知更是显得孤陋与浅薄。反过来讲,关于物质的微观世界,如分子、原子、夸克等,人类对于这方面的了解,同样还处于初级阶段。
大自然的物质世界中,有灿烂的星空;与此相对应地,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精神世界中也应该有灿烂的星空。就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史而言,钻木取火、茹毛饮血的生存方式早已成为过去,在经历了野蛮、蒙昧、开化几个阶段后,现已进入文明和高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的时代。物质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急切。
每当我在宁静的夜晚,独自登上小屋近旁那座小山丘顶部,下意识地仰望星空,或者有时哪怕在大白天,午饭后躺在床上小憩,双目紧闭,只要“星空”这个概念从我的思维中须臾闪过,一连串大师、伟人、泰斗的名字便会久久萦回于我的脑际:孔夫子、马克思、牛顿、卢梭……他们并没有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国度,但正如同我在观看或想到物质世界的星空,他们都是我精神世界的天空中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我的思想,点燃了我希望的火炬。我深知,我是一个凡夫俗子,我的学识、智慧以及对于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波澜壮阔的社会所作出的奉献,与上述这些大师们相比,差距甚远,但是我并不自卑。以他们为榜样,确定人生坚定、积极、向上的奋斗信念,自强不息、创造奉献,尽自己最大努力,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则深感无上荣幸和无限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