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还衣于父

2023年09月07日

◎乡乐土

父亲是个节俭的人,不讲究吃穿,虽是个处级干部,却穿得像个农民一样。极少见他置新衣,也坚决不让子女置。偶然置一件,莫不是去拾便宜,多不超过百元。但父亲很讲整洁,虽然衣服不上档次,却总穿得干干净净,人显得很是精神。

去年春节,给儿子在网上买的一件很不错的北天鹅牌羽绒衣,才穿了一年儿子却以样式不适合为由不愿穿了。不愿穿了我就穿吧。父亲知道我穿了儿子的羽绒衣后,便试探着问我以前的那件还穿吗,不穿了让他穿。那是一件样式早已过时的羽绒衣,我已有好几年不穿了。那件羽绒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单位发的劳保,鸭鸭牌,大约90元吧,在当时已算得上又贵又时髦了。关键是实用,灰蓝双面都能穿,特别暖和,陪我度过了20多个冬天。我儿子出生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就是穿着它把他裹在里面,去秦岭山脚下他外婆家走亲戚的。

过去生活苦,父亲总要将单位发的工装或劳保节省出来给我。太小的时候因为个头矮,父亲就是从单位领回来最小号的,穿在我身上也大得很。记得大约是上小学六年级吧,这年春节父亲给我带回了一身崭新的茶色地质制服,虽然大得衣袖和裤脚能挽起一拃长,还是让我的虚荣满满,也让我的伙伴们羡慕不已。那身茶色制服,直穿到我考入高中后不能再穿为止。而那件鸭鸭牌羽绒衣上身时,我已上高中跟父亲几乎一般高了,大是大了点,但当大衣穿就显得不大了。

父亲的节俭习惯,我认为主要源于对家人的爱——自己少花少用点,就能让家人多花多用点。即便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依然要节衣缩食,甚至每年都要因子女为他张罗生日生气,吹胡子瞪眼,坚决认为讲那样的排场没有必要。现在家里来了客人,领到饭店吃饭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可父亲连同母亲坚持不让,就是一次来十多位客人也要在家做饭吃,一桌不行摆茶几再分出一桌,弄得我们跟着要忙前忙后提前备料。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家刚刚农转非到陕西省地矿局物化探队所在的周至县城时,父亲的同事刘宏勋和蒙长荣伯伯就曾笑着对我说,我父亲不但不抽烟不喝酒,人家一周能吃两回大肉片子,他顶多吃一回,经常都是咸菜萝卜条,是物化探队数得上的抠门儿。我听了心里不是滋味,越发珍惜了学习和生活物品,也从不向父母多要一角钱。有次坐汽车去学校丢了母亲给的11元生活费,我整整难过了一个多月。

父亲送我的那件羽绒衣现在已经很旧了,但因我穿得小心仔细,除清洗时零三碎四地钻出了一些羽毛外,还十分完整。当我穿着儿子退下来的衣服,将父亲当年送给我的衣服再还给他时,心里不是了滋味。因为,岁月已让父亲白了头发,而我,也已是人到中年了。

父爱如山,父德如泉。如此父亲,我当效之。

上篇:礼泉烙面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4/9/20140910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9/10/11690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