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企业已从传统的产品竞争、人才竞争、资源竞争走向文化竞争。谁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谁就能扩展文化对品牌的影响力和扩张力,提升品牌效应,获得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企业文化是围绕实现企业目标,通过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培育全体员工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事实证明,只有坚持营造高品位的企业文化,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提供高效率的社会服务,才是企业做强做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现代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机构”。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担负着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任务,还承担着推动文化进步,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使命。
企业在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传达着新的文化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有扎根于生产经营活动,才有生机和活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整体经营战略,实质上就是借文化的力量强化生产经营中生产力等诸因素的协调、组织和管理工作,目的是运用企业的文化观念凝聚全体员工的思想,塑造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和人际氛围,以此促进企业获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
企业加强文化建设的动机和目的,实质上是一种投资行为。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比,企业文化不能在短期内见成效,但它是一个潜在的生产过程,所产出的成果是换取广大员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对内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对外能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信誉,扩大市场影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工作效率和竞争能力。但企业文化不同于企业宣传,又依赖于企业宣传。企业宣传侧重于推介、传播,而企业文化则更重于营造和发展。企业文化是积累,企业宣传是消费,都是有用和必要的,但性质截然不同。企业文化是一种投资,企业宣传要讲求回报,体现相应的效益,而企业文化的投入,不能指望短期兑现。从这一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一种战略性的、非常必要的投资。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
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氛围是培育企业文化的前提条件,诚信守约、合法经营、遵守经营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兼顾“两个效益”等经营观念,必须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深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现代企业管理仅仅依靠规章制度和纪律等硬件是不够的,还应重视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软件的作用,通过“软件”使“硬件”发挥出更大的效能,使全体员工都特别注意企业价值体系所强调的某些事项,从中体验到工作的乐趣,进一步保证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是发掘内涵,把继承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育统一的先进理念,充分展示企业的本质和风貌;以造就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重心,以创建精品工程为企业形象的外在物质表现,通过良好的企业品牌和优美的现场施工环境展示企业的整体素质;以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塑造企业形象的落脚点,真正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是宏观与微观、总体与具体的结合。在确立目标体系时,要充分注意考评方式的可行性。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群众性的实践活动,是企业党、政、工、团各方面的共同任务,各部门在工作中必须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保持积极默契的配合,做到纵向贯通,横向联动,整体运作,协调发展。首先,要紧密联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适应性。建设企业文化,无论是立“道”(企业经营理念)、聚“魂”(企业精神)、还是塑“形”(企业形象)、固“本”(以人为本),都不能离开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去另起炉灶,而是要紧密联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通过企业文化更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增加经济工作中的“文化含量”;其次,以企业文化特有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对员工的行为发挥影响与作用,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围绕实现企业目标,凝聚成集体合力,产生出群体意识,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再次,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要被全体员工所认同、所接受,并把企业的困难看作是自己的困难,把企业的成败看作是自己的成败。
概而言之,企业文化作为一门企业管理的新学科,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但在借鉴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创新和发展,要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实力、员工素质状况、企业公共关系和任务、环境等方面因素的不同,敢于突破旧框架、旧观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新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确保企业始终以不竭的活力在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屈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