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秦岭深处的“调解能手”

2023年09月04日

秋冬交替时节,记者走进位于秦岭深处的宁陕县城一百多公里的广货街镇,采访工会三服务工作时,偶遇这里的“全国人民调解能手”——陶俊海,他刚刚调解完一起农民工权益纠纷,风尘仆仆从乡下才赶回镇政府。与记者见面,他开口就说道:“18年来,在乡镇基层,日复一日走村串户,早已习惯了”。

广货街镇,地处三市县交汇处,流动人口多而复杂,加之近年来又有8家矿产企业与13家生态旅游企业相继落户此地,由此引起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村民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等各种新的矛盾。作为宁陕县司法局广货街司法所、县总工会广货街职工纠纷调解站领导集于一身的陶俊海,十多年如一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默默守护着这方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病床前设“临时调解庭”

这是发生在六年前的事,但现在提起来,镇上很多干部仍然清楚地记得。2008年冬的一天,陶俊海在下班回家路上不小心掉到水沟里,造成右腿严重骨折。经住院治疗后回家休养。但在刚刚出院第五天的一个大清早,躺在病床上的他听到有陌生的敲门声,更让他诧异的是,来找他的人是一位被人搀扶着的中年男子。

这名男子姓吴,是某矿山企业的爆破员,在2008年的一次井下作业中,排哑炮时被炸伤,出院后留有后遗症,同时也未享受到工伤待遇。吴某所在的企业称其工伤应由包工头负责,而包工头又无力承担,由此造成吴某的工伤待遇长达数月,一直处于“你推我踢”的尴尬局面,并严重影响了吴某伤情的再次治疗和康复。

了解情况后,陶俊海理解一个农民工的不易,他认为这一起工伤待遇纠纷如果不及时调处,轻则使当事人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而他的内心也难以安宁,重则会激化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躺在病床上的他,一方面设身处地安慰吴某的心情,一方面同企业负责人和包工头分别电话联系,约定调处纠纷时间。

按照约定,第三天三方当事人都到齐,陶俊海在他的病床边组建了“临时调解庭”进行调解。但是企业和包工头双方各执己见,陶俊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拿出《工伤保险条例》郑重地告知他们说,国家有规定,必须依法落实吴某的工伤待遇。经耐心说服和协商,在吴某伤残经鉴定后,除支付住院费外,该企业一次性补偿了吴某伤残补助费、停工留薪工资等28700元。

“农民工是我的亲兄弟”

今年1月18日,位于广货街镇沙沟村一处工地,46名农民工要求老板支付劳务工资,由于时间临近春节,工人急于拿回工钱回家过年,在未能及时领到工资的情况下,这些农民工激愤地阻挡了施工现场边的210国道长达三小时,事件造成国道交通大拥堵。闻讯,广货街镇政府、公安派出所、交警队、司法所及时劝阻,但还是没有效果。

宁陕县司法局主要领导介入后,经过引导,46名农民工从工地来到广货街司法所接受调解处理。陶俊海和司法所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一边给他们倒上热茶,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该工程的发包方、承包方和劳务方负责人,帮助他们与包工头和承包方企业核对工人名单和拖欠工资具体数额。同时,在调取查看承包合同、施工合同、劳务合同等资料后,多次召开协调会。经过五天的协商谈判,于1月23日,三方签订了非诉调解协议,在广货街司法所的监督下,项目发包方垫付了承包方46名农民工工资169万元。

因当时接近年关,到达四川的客运班车紧张,陶俊海又帮忙联系车辆,使这些农民工能够及时回到老家过上快乐的春节。

帮助农民工维权讨薪对于陶俊海来说并不是新鲜事。近年来经他直接处理的有300余人次,涉及的金额400余万元,为受工伤的农民工争取工伤待遇十多人次,挽回损失200余万元。在处理这些事件的过程当中,他常常开着自己的车,拉着农民工找对方当事人。有些他自己调解未能有处理结果的,他直接免费代理申请仲裁、上法院,为农民工伸张正义,维护正当权益。“如果不把农民工当作自己的亲兄弟,无论从情感上还是从工作的努力程度上,都无法保障干好这些工作。”陶俊海说。

创新“三调解”与“三统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五年来,在广货街镇经陶俊海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达500余起,其中消除化解长达5年赴省、京上访的矛盾纠纷1起,参与处理集体械斗4起,化解集体滋事15起,平息精神病人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件数十次,参与调解旅游业企地纠纷110起;协助企业搬迁村民8户,兑现搬迁款120多万元;化解企业与群众矛盾纠纷250多起,调解其它民事纠纷一百多起,开展法律援助近200起,解答民众咨询400余件次。2012年,全镇调处各类矛盾189起中的159起,都是由他担任首席调解员,涉及资金700余万元。

谈及这些成绩,陶俊海告诉记者:“一个人的力量必定是有限的,最根本的是要推动大家都来参与到群众纠纷的调解工作当中来。”除了十多年如一日地坚持调解基层矛盾纠纷,陶俊海还积极参与培养更多的调解能手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他多次组织人民调解业务技能培训,创新了以“三调解”相互对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三统一”(统一办案工作人员对案件的认识,统一党委、政府领导对案件的认识,统一当事人的认识)为核心的大调解机制,形成了在全县有影响的工作亮点。与此,他还建议县法院在该镇设立巡回审判庭,选派驻镇法官就近指导人民调解,极大地提高了人民调解的公信力、成功率和履行率,社会效果进一步彰显。

多年来,陶俊海坚持忠于职守,忘我的工作,假期和周末休息时间常常被占用,努力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赢得了组织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先后20余次被宁陕县委、县政府和县、市司法部门评为“综治工作先进个人”、“人民满意的优秀司法行政干警”、“优秀法制副校长”、“第三届宁陕县先进工作者(县劳动模范)”,并荣获县委、县政府“五五”、“六五”普法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2008年、2012年先后被陕西省司法厅评为“创佳评差优秀司法所长”、“百名调解能手”、“全省十佳人民调解员”;2012年秋被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称号。当地乡亲们称赞他“群众的贴心人”、“权益的保护神”。

本报记者 杨志勇

上篇:没有了
下篇:打造服务参保职工的“梦工厂”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12/01/10573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