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钱放哪儿最安全?很多人可能会说,当然是放银行,可是这几年,银行内储户存款丢失、个人信息外泄等事件不绝于耳,你还敢信任银行吗?
浙江义乌的刘先生就碰见了这么一件糟心事。2013年他把250万元存到了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奉化城东支行,上个月,他去银行提取这笔钱的时候,却发现一分钱都没有了。
银行说不清是怎么回事,面对质疑,奉化城东支行的蒋行长则一再表示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这不是正常的储蓄业务。
怎么个不正常法呢?原来,一年前,有人跟刘先生说,只要他把钱存到农业银行宁波奉化城东支行,就可以提供10%的存款额作为回报,刘先生存250万元,当场就拿到了25万元的利息。
刘先生说,当时并没有觉得事情蹊跷,因为存款时中间人没有任何异常举动,也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只是要求刘先生把钱存进银行一年,而且是存活期。
刘先生表示,钱是交给银行的,而且是存在自己的账户上,办理业务的过程中也没有人跟随,密码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现在这笔钱不见了,存折上竟然没有出账记录。他认为,这跟银行脱不了干系。
刘先生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当地派出所说,之前已经接到类似多起案件,都是有人利用高额利息让当事人来这家银行存款,之后,钱都不翼而飞了。目前警方仍然在调查。
这几年,存款神秘失踪的案例不止一两个,多则上亿,少则百万,没有短信提示,没有电话告知,几乎没有任何征兆,钱被神秘地转给了陌生的第三方。
不光个人存款,企业存款同样出现了消失的案例。上市酒企泸州老窖去年10月宣布丢了1.5亿元存款,没想到,才过两个月,之前的还没找回来,就又有3.5亿元银行存款异常失踪。加上去年初,酒鬼酒曝出的亿元存款“失踪”案,让人对银行存款的安全性产生颇多质疑。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说,存款不翼而飞不外乎两种可能:“一种情况是,储户无意中点了什么链接,或者是扫描了二维码,造成密码被破解;还有一种情况是,银行工作人员加上外部不法分子,相互勾结,利用银行操作管理漏洞,从储户那里获得信息,其实存款或者相关凭证是伪造的,或者仿制的,但银行内部操作没有鉴定存款人或者手续真伪。或者他就是渎职或者内外勾结,明知道是假的,也按照流程操作了。”
而以上种种案例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维权难。存款虽然是在银行里丢失的,但因为涉及刑事案件,获赔非常难,扯皮几年的情况司空见惯。
2008年,储户张某将900万元存入工商银行江苏扬州支行,存款到期后,却发现已经被银行营业部主任转走,用于偿还个人债务,经过六年诉讼后,2014年,二审法院认为,银行无过失。在湖南、浙江等地,发生的存款丢失案件中,储户索赔同样经过多年也没有说法。
一些丢钱的上市公司也屡屡和银行对簿公堂。例如,酒鬼酒2013年曾宣布,在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1亿元存款被盗,事后,尽管嫌疑人被捕,但也只追回部分丢失款。
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说,如果储户没有将自己的存款相关信息泄露,就应该由银行来承担责任。
中国人民银行在相关规定中明确表示:国家宪法保护个人合法储蓄存款的所有权不受侵犯。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如果银行因为自己内部管理不善,银行员工侵吞了储户存款,或者转移到个人业务上面。这种行为,银行未来也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员工个人。银行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