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摩洛哥——天堂电影院

2023年09月06日

阿伊特·本·哈杜,在被好莱坞大导演青睐前,它只是撒哈拉沙漠边、阿特拉斯山脉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它位于摩洛哥南部城市马拉喀什以东一百多公里外的山脚下,原本是一处建有中世纪传统民居的村落。这样的建筑村落,从前在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带非常常见。据说,这些建筑最早起源于12世纪,虽然历史并不十分悠久,但却因非常有当地特色而备受关注,1987年因为这些保留完好的城堡民居而被列入世遗名录。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蜿蜒和颠簸,终于到了阿伊特·本·哈杜。我们的汽车停在小村对面的山坡上。远远望去,一片荒漠之中,红色泥土搭建的房屋远近高低错落有致,真的是一种原生态的粗犷之美。

小村前,有一条干涸的河床,只有在雨季才有浅浅的河水。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过河床,来到村口。烈日下,收门票的老人多少有些萎靡,懒洋洋地数着手里的钱。走进小村才发现,那些红色的房屋和土墙,几乎座座相连,好像足不出户,就可以从这一家走到那一家,弯来绕去的窄巷,让我想起咱们的“地道战”。

这些防御性民居全部用当地的撒哈拉红土搭建而成,它们最大优点就是易守难攻。我猜想,这多少与柏柏尔人生性强悍而好斗的性格有关。

走进土屋,会发现这些建筑更多的好处。由于处于沙漠的边缘地带,周围少有植被,站在屋外,太阳如烈焰一般炙烤,但走进屋内,就会立刻凉爽下来,因为粘土本身不易传热,所以土墙就如隔热材料一样,挡住了室外的热气。阿伊特·本·哈杜本来是有人居住的。现在大部分柏柏尔人都搬到了河对面的新居,留在村子里的人已经很少了。如今,这里除了接待游人,就是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制组了。

撒哈拉沙漠边缘小城瓦尔扎扎特,是柏柏尔人世代居住的地方。自从好莱坞的导演们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后,这一带的风景就频繁出现在好莱坞和欧洲各大导演的影片中。聪明的当地人于是建起电影城,称作阿特拉斯影城。规模日益扩大的影城,今天占地已经超过150公顷!许多电影,不仅仅在这里取外景,还在这里搭内景了,不仅因为这里壮观的景色,也因为这里廉价的劳动力。

懂得电影的游客,在瓦尔扎扎特到撒哈拉沙漠沿路的山谷中,就仿佛进入了大片的镜头中,可以重拾众多的电影记忆。就像印度的宝莱坞一样,这里被我戏称为“摩莱坞”,因为“摩莱坞”,一批当地人开始以电影为生。午休的时间,司机带我们到一个柏柏尔人的村子中看他们织地毯,结果我们一致认为这家的主人十分面熟,说不定在哪部大片里露过脸呢。

我们的车沿着阿特拉斯山谷间的公路一路奔驰,向着撒哈拉沙漠而去。车窗两旁的风景就好像电影中的镜头,一一在眼前掠过。一路上,间黄间红的土质、嶙峋的石头、山涧下轻缓的溪流,都让人如入大片之中。当夕阳西下,所有的景色都变得金光灿烂,让人流连忘返。本来就够炫目的风景,加上电影中的传奇经历,就显得更加神秘了。眼前的风景,已经不是简单的风景,而被电影赋予了很多故事情境。于是一路上,我们会不停地猜想,这个阿特拉斯狭长的山谷中,是不是走出了《通天塔》的主人公?那里,山脚边普通的小村,是不是《天朝王国》中的耶路撒冷?那些雄浑、壮美的山峰间,是不是埃及的法老、艳后佩特拉,乃至上帝眼中的“天堂”呢?

即使你不知道摩洛哥这个国家,你也一定会知道卡萨布兰卡,它的名气远远大过摩洛哥这个国家。那部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的好莱坞著名电影《卡萨布兰卡》,让这个城市名声大噪。

几乎一下飞机,我就瞬间爱上了这座大西洋边的城市。一出机场大门,满眼的热带植物,耳边传来清脆迷人的鸟鸣,还有大西洋的海风带来的清凉……

清晨,我来到卡萨的旧城区,有些陈旧的建筑、略显破旧的街道,使得这里更多地具有了一些沧桑感。晨光斜照在麦地那(Medina)的城墙和城塔上,昏黄而温暖。在这里,见不到大都市那种喧闹的早晨,见不到匆忙上班的人们,有的,只是偶尔经过的汽车和悠然的行人。

Anfa海滩是卡萨不能错过的风景。因为它漂亮的大西洋风景,更因为这里曾经是卡萨的起源。Anfa,曾经是个柏柏尔人的小渔村。如今这里是富人居住区。深宅大院,漂亮海滩,奢华酒店,高级餐馆,棕榈大道,这就是今天的anfa。

走在anfa漂亮的棕榈大道上,看逆光中有些迷蒙的航标塔、哈桑二世宣理塔,阳光先是温暖继而灼热地照在肩头。大西洋的海浪,不时拍打着沙滩以及岸上的岩石。这样好的天气和阳光,会不时遇到晨练的人,迎面给你一个比阳光更灿烂的微笑。 □摘自《旅游》

上篇:运动收尾“四部曲”
下篇:冬季陕南马路摊主的取暖神器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5/1/2015012205-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1/22/10934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