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努力成为国内外业界的‘响亮名片’”是苗建印的梦想,也是各个时代先锋、劳模典范中国梦,促使着他们创造出一系列科研成果、技术专利,在所在领域以领跑者的步伐解读中国梦。
实干托起中国梦。在追梦的路上,一代代劳模成为时代的领跑者,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劳动注入更多与时俱进的元素。
劳模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者,“老黄牛”风采仍旧,“技术精兵”谱写新曲。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向秀丽等劳模感动了一个时代,而“蓝领专家”孔祥瑞、“工人发明家”包起帆、“华夏第一炼钢工”郑久强等新一代劳模已经逐渐向“知识型、创新型、智慧型”转变。
“这几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评选中,技术型、创新型职工和团队占较大比重。”中华全国总工会经济技术部部长粟斌说。
推动创新
在国际、国内的生物工程界,提起“人胰岛素”,人们往往想起吉林通化东宝的冷春生。这位全国劳模,使中国自主创新人胰岛素品牌跻身世界三大品牌。
在本世纪初,全世界能生产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只有美国和丹麦两个国家,垄断的背后是国内众多的糖尿病患者的望“价”生畏。让千千万万个糖尿病患者用上中国人自主研发生产的胰岛素,是冷春生的梦想。
走自主创新之路,打造自主创新品牌。冷春生刻苦钻研、挑战自我,主持完成了3000公斤重组人胰岛素原料药项目,形成了年7000万支的制剂生产能力,填补了我国在这一生物科技领域的技术空白。
创新是成就中国梦最有力的推动力。全总有关负责人表示,只有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目前,全国已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5.8万个,28个省(区、市)命名了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千上万的劳动者在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中脱颖而出。
据全国总工会最新统计,在即将于本月底接受表彰的2968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1484人,其中两院院士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90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024人;技师、高级技师等高等级技术工人445名,比上届增加121名。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扶植下,将会涌现更多的创新能手、创新团队,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为推动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贡献力量。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