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儿时的电影院

2023年09月06日

·王旭兰·

不知是受三秦大地上冷空气的影响,还是阳春时节容易有所感怀,近来我的心里老是惴惴不安,仿佛是一种“征兆”,有不好的事情要来了。晚饭之余,手机铃响,是儿时的挚友打过来的,她告诉我说,因棚户区改造,我们儿时的电影院要拆迁了。听完,我心情一下子沉重了许多,我决定回去看看,儿时的电影院于我而言,意味着太多太多……

我成长在店头这个小镇。从记事的时候起,家属区里就有一个露天电影院,一张幕布挂在旁边高高的铁杆上,白白的,两侧是一对大音箱,对面是一台放映机。电影院不仅担负着放映电影的使命,还承载着家属区孩子的童年记忆与成长梦想。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计算机、Mp4等现代产品还未普及,人们的生活单调又无趣,电影院隔三差五放映的电影成了我们唯一的娱乐消遣和精神寄托。

电影院是由家属区的空地演变而成的,简陋却不失浪漫。遥远的记忆里,它就像个迷人的万花筒,白天是我们多彩的娱乐场,我们在那儿打沙包,跳大绳,捉迷藏,老鹰捉小鸡。快乐的童年时光在阳光下放纵着,张扬着,这里收藏着孩子们盛放的笑靥与快乐的汗水。在夜晚,它便成了一个诗意的露天电影院,一家家一户户,搬着自家的椅子,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在晚饭后相约来到电影院等着一天期待的时刻。那个时代,电影的视听质量是如此单调而粗糙,甚至画面和字幕都不同步,然而丝毫不影响看电影的人那种热切饱满的幸福感。黑白的影像,嘈杂的人声,在那种人群混杂的氛围中,电影不是纯粹的电影,观众也不是纯粹的观众,那种观影模式更像是一种全民大联欢。

电影放映的时间通常是晚上,为了抢一个好的观影位置,常常是离开映时间还有一两个小时,影院前面的空场上便已是人山人海,或蹲,或站,或坐在小板凳上。看电影的人们磕着瓜子,拿着零食,挎着水壶,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小孩子们更是兴奋地笑着、叫着、到处乱跑。当大银幕开始亮起的时候,嘈杂的电影院便会突然安静下来,人人都停止了说笑,睁大了眼睛。他们很快会融入影片,为其中的人物或喜或悲,当看到精彩的片段还会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等到散场,人们还会带着意犹未尽的神情起身离开,一路议论着回家去。看露天电影,夏天还好些,毕竟不冷不热。到了冬天就不行了,冷得要穿着军大衣,裹得严严实实的,恨不得全包起来,像一颗粽子一样。

在充满安静文明气息的电影院里,我专注地仰望着电影世界,在纯粹的电影文化里沉溺、感动、满足、思考,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有《草原英雄小姐妹》、《上甘岭》、《狼牙山五壮士》、《甲午战争》、《林海雪原》、《雷锋的故事》等等,露天电影院充实了我孩提时代的精神生活,我为雷锋同志的为人民服务所感动,为龙梅和叶蓉的顽强精神所钦佩,为革命先烈们的坚定意志所折服。对于这些印象深刻的电影,我总是心存感激,因为是它们启蒙了我的人生。

时过境迁,如今旧影院就要被拆掉了,一个大大的拆字像一块烙铁烫得心隐隐作痛。也许人们之后会在这块地方建一栋高楼或者一个中心广场,但是拆不掉的是我对露天电影院的记忆。当我驻足此间时,依然会不时地想起那个陪伴我度过童年和少年的露天电影院,想起银幕前那些欢乐的日子。那样清新,那样幸福。 (黄陵矿业公司)

上篇:等待
下篇:盛满爱的袋子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5/26/11315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