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了“e时代”的今天,很多老物件、老名词都不见了踪影,但“劳模”作为一类先进的人物和一种崇高的精神,却没有消失。这说明,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劳模都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代表,劳模所蕴含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也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弘扬。
让我们来说说劳模的那些事儿,走进这个光荣的群体!
别说你懂“劳模”
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和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对这些荣誉你分得清吗?它们之间到底啥关系,怎样才能当上全国劳模?
劳模是劳动模范的简称,是经由职工民主评选,有关部门审核和政府审批后授予的荣誉称号。主要包括全国劳模和省、部级劳模。其中,由国务院授予的劳模为“全国劳动模范”。而与此同级的还有“全国先进生产者”或“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一般来说,劳模从工人系统中产生,先进工作者从机关和事业单位中产生。
“五一劳动奖章”则是由全国总工会牵头评选的,授予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中取得显著成绩,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
总结:全国劳模和全国先进工作者都是给予劳动者的最高荣誉,在广义上,两者可统称为“全国劳模”。在评选全国劳模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先被评选。
具体说说全国劳模的事儿
全国劳模评选,谁来评,是工会一家的事么?
全国劳模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家部委协同成立“表彰筹备委员会”进行评选和表彰的,并且由国务院授予荣誉。由于劳模的主体是职工,该委员会办公室便设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由全总负责日常工作。
全国劳模评选表彰时间
不定期阶段:1950年,中共中央、政务院召开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这是第一次全国劳模评选表彰活动。之后,随着国家劳动竞赛、生产计划、社会建设的开展,又不定期地召开过劳模代表会议。如:1977年的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1979年的国务院表彰工业交通、基本建设战线全国先进企业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等共9次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5年一次阶段: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总结:算上今年召开的最新一次劳模表彰大会,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已召开15次了。
全国劳模知多少?
统据计,从1950年~2015年,国家累计表彰了全国劳动模范31299人次。
劳模形象随着时代在转变
1.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人们看重的是出大力、流大汗,抡榔头、拿锄头的劳动者;崇拜的是加班加点、拼命苦干的“老黄牛”。如时传祥、王进喜、张秉贵,是那个时代劳模的典型形象。
2.改革开放初期,专职技术人员、“知识型工人”和优秀企业家进入了劳模行列,如陈景润、蒋筑英、彭加木等。
3.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全国劳模的评选标准出现与时俱进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2005年全国劳模评选中,私营企业主、农民工首次被纳入评选范围。同时,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劳模比例不断提高,逐渐成为时代领跑者。
总结:劳模的队伍在扩大,素质在提高,劳模评选也紧跟着时代步伐而发展。并且,劳模也将一直覆盖社会各阶层,凡是业务上杰出、政治素质和个人品德优秀的劳动者,都能够走进劳模队伍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