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难忘中学同窗情

2023年09月12日

□伏萍

记不得哪一天,突然有一陌生电话打了过来:“伏萍,你还认得我?”浓浓的陕西蓝田口音。“你是?”我犹豫着,怎么也猜不出对方是谁。对方也不再为难我,声如洪钟,自报家门:“我是王毅强,北关中学你高中同学!”“王毅强?”我重复着。“你还记得我?”“记得,记得,这么多年了,咋突然想起给我来电话了?”我马上换成了陕西蓝田频道,虽然不怎么标准。他非常高兴,“哎呀,你还记得我,哎——呀。这嘛不多说了,我是通知你,咱学(校)今年五十校庆,欢迎你回来参加。”我被他的情绪感染,忙不迭地说,“去,去,去,一定去!”放下电话,仍是兴奋,北关中学三年的高中生活历历在目,那些甜,那些酸,那些苦,那些辣,一股脑地如电影般开始上演。

想起我和建艺第一次走入北关中学,老师叫同学鼓掌欢迎的场景;想起我们睡大通铺,上下两层,人挨人,带来的单人褥要折上三折,才能放入指定位置的尴尬;想起无孔不入的跳蚤和臭虫;想起我们的第一顿大锅饭……那天,我俩拿着洋瓷碗排在长长的队伍中,好不容易排到了,结果大厨师却不收我俩的碗和钱。身后是一条饥饿的长龙,大厨师忙得像个陀螺,不停地接碗,不停地从大口径锅里舀饭、拿馍,速度快得如飞。我俩看着身后的长龙,委屈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怕人笑话,赶紧扭过身去。大厨师突发慈悲:“来来来,你两个女同学!”不由分说就把我俩的碗夺过去,一人舀了满满一大碗,却不收钱,还说:“吃饭要上灶呢。”我俩一头雾水,这个学校怎么搞的,要想吃饭难道还要站在灶台上不成?!管他呢,先吃了这顿饭再说。可当我俩心情激动地躲在树下准备大吃时,却发现面条上飘着几个黑点点,仔细一看,惊叫着一同把面条倒了,虫子?!我俩异口同声。然后是沉默,然后是泪水,忍不住“呜呜呜”地哭出了声。那年我不到十五岁,建艺十六岁。后来才弄明白了,大厨师口中的“上灶”是指要提前在生活委员那里登记。同学们还笑话我俩,“一个米虫虫嘛,害怕个啥。”

再后来,我们响应号召学工学农,在校办工厂干活,在金山农场种地,到河堤中拉沙、铺路、种树……干着从来没有干过的活儿,学习农村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感染他们为人纯朴的秉性,很快,我们就褪去了“吃商品粮工号娃”娇生惯养的习气,习惯了四面透风的校舍,习惯了秉烛夜读的勤苦,吃饭时,见了虫子,也不再大惊小怪,撇了去,继续吃……之后,我们又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又成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

五十年校庆那天,我们与曾经熟悉的或没有印象的同学见面了。竟然是那样的亲切,毫无陌生感。大家七嘴八舌,嘘寒问暖,问工作问家庭,一切都是快乐进行时。那次聚会,才发现,同学当中,可有几个了不起的人物,有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专家郑粉莉、北航教授姚仰平、医学权威贺大林,铁路局长刘生荣,还有厂长王毅强、董事长王定旺、书记靳武强、校长蔚鹏翱、总裁靳红利……当然,绝大部分人,是在城镇打工,在农村务农,在工厂当工人……但同学间,没有职务高低;同学间,不分贫富贵贱。大家开怀大笑,大家吐露真情。岁月在每个人的脸上写满了成熟和沧桑,但昔日的那些身影,显现在同学的记忆中,依然是那么亲切、那么活泼、那么年轻。

上篇:关于“吃”的记忆
下篇:俄推动武装现代化:5年内开建第五代核潜艇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5-07/29/12417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