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模式出现了形态复合化、收支隐蔽化、分配多元化、核算复杂化、信息隐匿化等新特点,仅靠地税部门很难做到征管到位。为此,三原县地税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与国土、住建、规划、发改、房管、监察等48个单位密切协作,通过挖掘第三方数据的“含金量”,有效解决了税收征管力量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征管质效。
搭平台 构建综合治税网络
早在2013年3月,三原县地税局就上线运行了房地产一体化管理系统,重点对存量房交易税收进行管控,实现与国土、住建、规划、发改、房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达到“部门协作、信息共享、先税后证、以票控税、源泉控管”的综合管控状态,提高了房地产行业的总体征管质量和水平。该系统自2013年上线以来,已累计征收产地产行业税收1.04亿元,其中通过系统征收不动产营业税2199.24万元,契税773.78万元,占全部房地产行业税收的28.5%。
截至今年上半年,三原县地税局在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升级改造,建成了包含全县48家涉税单位的地方税收保障网络控管综合平台,并规范了所有成员单位报送信息的格式。将原有领域仅限房地产行业扩展到全县所有行业,实现了税收征管模式从税务部门单兵作战到政府领导下团队协同综合治税的重大转变,全面提高了管理质效。
建机制 严防税收“跑冒漏滴”
随着地方税收保障网络控管综合平台的运行,三原县初步建立起了由政府主导、税务机关和有关部门组成的税收保障协调机制,形成了全社会积极协税护税的现代税收征管网络,进一步提升了涉税单位深度合作。
2014年4月,三原县地税局与县财政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预算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规范188个行政事业单位(含二级单位)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管理,截至2015年6月底,累计共扣缴行政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130.85万元。2014年11月,三原地税局与县工商局签订了《加强税务与工商合作实现股权转让信息共享和联合控股管备忘录》,从源头监控了股权转让、企业增资、工商税务登记变更等行为,2014年11月至今,共入库产权转移数据、资金账簿增资印花税29.5万元。2015年1月,三原地税与国土资源局签订了《三原县以地控税、以税节地推广工作方案》,为土地交易相关各项税收的足额征纳提供了保证。同时,三原县地税局依靠税收保障平台,与县金融办、县财政局、国税局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业市场秩序加强保险业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规范了全县18家保险公司代扣代缴车船使用税制度,仅2015年上半年,就征收入库车船税356万元,同比增长30%,增收81万元。
为确保综合治税工作的顺利推行,三原县政府还将地方税费保障工作纳入政府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出台了《三原县税收保障工作考核办法(暂行)》,每月将各保障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将考核结果与县域经济优胜单位和绩效考核目标管理等次评定挂钩。对综合治税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成员的单位,由县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进行奖励,对未按要求完成涉税费信息报送和联合管控的,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提前预警 从被动缴税到诚信纳税
2015年2月,三原县地税局通过税收保障平台预警发现,某陶瓷企业可能存在少代扣代缴资源税的情况。地税干部通过平台及时调取了县电力局提供的该企业近三年的电费缴纳情况,并核对了该企业向县国税局申报的收入数据,最终确定该企业隐瞒了实际产量与实际耗用原材料数据这一事实。在大量数据面前,企业负责人承认提供的原材料耗用数字与企业实际产成品产量数字不符,并及时补缴了税款。
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底,参与三原县社会综合治税的48个成员部门共向三原县地税局提供第三方涉税数据800余条,查出漏征漏管户60余户,发现并动态监控潜在税源400余万元。 (许鑫 陈显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