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在黄陵矿业双龙煤业机运队早班班前会上,副队长贺敬安给机修厂厂长马小利安排:“三天之内必须加工完成十架用于北翼带式输送机大巷的行人过桥”。
“库房里既没有钢管,也没有圆钢,这活我不好干。”马小利不情愿地回答。
“没有材料自己可以去废料场里找,但这个任务三天内必须完成。”贺敬安没有理会马小利,继续交待着工作。
“又不是你家的活,还抠这么紧,想叫马跑快,又不给马吃草,哪有这么干活的!”虽然马小利在心理着急,可是,活还是得干,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去废料场开始准备材料。
9月1日,机运队队长郑存玺专门在该队创建的微信平台上发出信息:“马小利在没有原料的情况下,利用废旧材料,而且仅用了两天半的时间加工完成了十架行人过桥,大家一起为他点个赞。”
接下来,贺敬安和区队员工都在微信群里纷纷为马小利“点赞”,还竞相留言,求经传宝,询问诀窍,这让马小利着实骄傲了一回。
“废料场每天都会有从井下回收的废旧物料运到这里,扭曲变形的钢梁、皮带架、圆钢、钢管,锈迹斑斑的各种锚杆、钢梁、电缆挂钩、滚筒截齿等等,全部集中分类堆积在这里。”机修厂厂长马小利说。
在“节能降耗”已进入常态化的双龙煤业,这个废料场被各区队当作了“寻宝地”,作为集机电、运输、皮带、维修准备为一体的大区队——机运队,更是紧盯这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废料场。该矿平时需要加工一些挡煤板、电缆钩、检修平台、创新模型、垃圾收集车、井下运料车、行人过桥等所需材料,大都会来这里挑拣,与此同时,笔者还从队长郑存玺那了解到,该队95%的创新项目,都会用上这些废旧材料。
双龙煤业废料场是矿用材料通过回收修复加工投入再使用的主要来源地,用职工的话来说:“废料不费,里面有宝。”随着该矿南区回撤工作的顺利完成,北区巷道的不断开拓延伸,职工们开动脑筋,将“技术创新”引入“技术创效”。 (管兵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