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作为半军事化特殊服务行业的铁路,在我们的面前有着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我们所接触到的不外乎在火车站买火车票,上火车、乘火车、下火车,知道铁路有售票员、火车司机、乘务员,此外就是对买不上票的抱怨、谴责,甚至有些旅客把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的列车晚点造成的不良情绪发泄到了列车员的身上。特别是春运期间,所有的关注点一下子都对准了铁路,为什么买不上火车票?为什么列车晚点?为什么候车室人满为患?为什么不能及时将旅客送走?为什么?为什么?一系列的为什么?直指铁路。
就在这个时候,来自铁路的作家萧迹适时推出了长篇小说《大铁路》,全景式地展现了铁路百年发展历史,特别是小说通过一系列的人物矛盾冲突和情节再现,对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铁路职工最真实的工作现状、生活状态不但给予了详实的回答,而且做了深度的剖析。
《大铁路》如同一座桥梁,全面的把我们熟悉而陌生的铁路展向社会。这本书打开了路、地之间封闭已久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让我们了解了铁路人的艰辛与困难,还有牺牲。但就是他们以这种甘于牺牲的精神,换来了中国铁路高歌猛进的发展,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中国高铁在短短几年间风驰电掣于祖国的东西南北,驶出中国,走向世界。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说,《大铁路》突破了行业作品的局限性,在艺术的创作与提升中写出了中国铁路巨大的变革与发展,写出了人性的丰富与复杂。这都源于萧迹对生活独特、深刻、个性化的体验,源于他对铁路诸多情感积累后的由衷迸发,从而使人读起来酣畅淋漓,阐扬尽致。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这样评价:《大铁路》是一部中国铁路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全景图,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地展现了中国铁路转型时期的艰难历程,真实地描绘了当代铁路职工面对变革时代的阵痛与奋进。读罢感动,震撼!
近期,萧迹再一次将他的创作视点对准了与每一位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交通大动脉——铁路,推出长篇小说《平·安》,这是一部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典型代表西安铁路局巴山工务工区为创作原形的长篇小说。《平·安》与《大铁路》不同的是,他的视角从全景式的铁路聚焦到了秦巴山的一个工务工区,通过对这个工区几代人的描写折射出了整个铁路人的奉献精神。
《平·安》是萧迹又一部讴歌一线铁路工人默默坚守,开拓进取精神的主旋律长篇小说,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使命感,是一部充满了正能量的作品。为时代而讴歌,为读者而努力,萧迹一直在不懈地前进着。 □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