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洋县有机产业园区的洋县康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刻于显要位置的“诚信做有机、厚德铸品牌”大字映入眼帘,让人为之一振。也正是这十个厚重的大字伴随着公司经理常宏柱一路走来,凭着诚信拓开了致富的道路。
常宏柱1981年高中毕业,在祖国的西部边陲西藏军区汽车营当兵服役。1986年退役被分配到洋县粮食局车队工作。后来系统改制,到南方搞个体运输。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他总是思考着如果在家门口选择致富项目,一来自己可以致富,二来还能帮助乡党走上富裕道路。2010年初,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回到洋县。
回到家乡,他利用自己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发现洋县有依托朱鹮保护的环境优势,又被国家确定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于是他抓住这个大好机遇,通过考察,最后把视线落在了发展有机红薯上。他跑山东、下四川,到秦皇岛考察学习,了解市场长达三个月时间。当年,就成立了洋县康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有机红薯种植、加工。
为了把好的红薯品种在洋县推广、普及,最大化增加其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他先从优质红薯品种引进抓起,寻找适合洋县地域生长的薯类良种。先后到陕西薯类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机构求助专家教授。他不断钻研,很快就成为一个不仅能种薯而且也能研究薯的“专家”。他种植的红薯亩产接近8000斤,许多农民朋友纷纷前来取经,也都成了他的“货源”大户。
为了鼓励群众种植的积极性,他还同种植户签订合同,带领乡亲一同致富。他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先后在县内红薯品质最好的槐树关镇万岭、三里河等村建起红薯种植示范基地5个,面积达到4000余亩,年产鲜薯1.2万吨。建成有机薯类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线两条,年产薯类深加工产品1500吨。成为西北地区较大、设备和工艺技术先进、唯一一家取得有机认证的薯类生产企业。
“诚信”不仅为康原带来了业绩增长,更换来了好口碑,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吸收社会剩余劳力100余人,年创收超过100万元,为3名残疾人提供了劳动致富的路子。
富裕起来的常宏柱并没有忘记创办企业的初衷,累计为家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捐助资金达到6万余元,彰显了一个企业家的人间大爱情怀。他的企业也先后获得陕西省“民营科技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常宏柱也获得洋县“五一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张恤民 贺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