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赶集

2023年09月12日

□张翟西滨

乡下岁月,最令人快慰的,莫过于赶集了。

那时,每到赶集日,我发现钟声响过,出工的人流比平时少多咧,许多社员把自家所剩不多的一点黄豆、口粮,或喂养的禽畜用架子车拉到集上卖掉,变现还债或给老人买点食品、给娃们扯些花布。逢集有大小之分,单日为小集,赶的人少;双日为大集,赶的人多。不管赶什么样的日子,均按农历计算。兼顾了社与社、村与村之间的关系与利益。

每逢大集,吃罢早饭,我只要伫立知青点门口,就不断会有路过的社员主动打招呼,走啊!赶集去!起初听此话,表情木讷,无动于衷,在我的脑际,对赶集朦朦胧胧。倒是我隔壁的女知青早已涂脂抹粉,换好新衣,三三两两,结伴赶集。那会儿逢集多在公社周边,毕竟公社是管辖十多个大队的“首脑”机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我所在的村落介乎周陵公社与底张公社之间,也就是说,西到周陵公社,东到底张公社,两边距离差不多,顶多有五、六里,欲说赶集,机会多多。自打明白赶集是咋回事,赶集也成了人生乐事。我爱到东边的底张公社赶大集,出了村东,便是公路,走不多远,下一大坡即到,不知别人咋想,我的考量:其一,赶个大集,图个热闹;其二,改善伙食,饱餐一顿;其三,当年底张公社坐落一个军用机场(今改建为咸阳国际机场),虽未坐过,但能近距离观望飞机起落,舒心惬意。赶集的人们源源汇聚到路上,有挑担的、拉车的,亦有牵头猪,抱只鸡的,更多的则肩扛搭裢或挎着篮筐奔走。远远听见高音喇叭传来“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意味集市近在眼前。

底张公社的集市处于省道丁字口,一街两行,多摆在不占道的土路上,两边墙根蹲满了紧裹棉衣的男女老少摊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物品匮乏年代,原生态的土特产就多一点,摆放着各种农副产品、蔬菜、禽、蛋、柿子、红枣等,延伸到尽头才是粮食交易点。旁边一块“撂天地”,大到骡、马、牛,小到猪、羊、兔牲畜交易地,我清楚地记得,宰杀的生猪肉,肥肉比瘦肉贵,每斤0.92元,食油稀缺,一寸厚的肥膘可提炼大油,滋润粗糙的日子。我逛集市,最大心愿,是寻觅牛羊肉泡馍馆,一份泡馍,荤素搭配,一大老碗,才两毛五,花钱不多,吃个煎火。

知青们多见空手赶集,不为买卖,只图尽兴。我发现家禽牲畜交易点颇为有趣,一窝尺长的猪仔,有黑有白,抱团取暖,个个被卖家用麻绳绑腿,拴在一个插入地心的大钢钎上,惟恐仔猪四散逃离,两位老汉面对面圪蹴一起,烟袋锅在嘴边吞云吐雾、闪着火星,卖家用棉帽遮手,买家右手伸进去,只等片刻,沉默不语,卖家紧盯买家,买家头摇得像拨浪鼓,我十分诧异,一经打问,原来双方在棉帽里,私下掐指头,在谈价呢。天知地知,秘而不宣,好一幅民俗风情图。

乡下赶集,至今回味,咂咂嘴,那枣泥甑糕还唇齿甜美;闭上眼,那粗犷浑厚的吆喝声,犹在耳畔响起;翕动鼻,那煎火的牛羊肉泡馍依然飘香……

上篇:狗日的西红柿
下篇:菲美举行“肩并肩”联合军演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6-04/06/12792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