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献顺·
我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刚从家里赶了200公里的山路回到单位。此时,清明时节的雨纷纷扬扬地下着,夜色在浓厚的雨雾中,变得妩媚而又沉默,清香的泥土味道沁人心脾,却使我无法宁静。作为一名煤矿人,6年里,我走过12万公里的风雨矿山路。而在这段时光中,我也遇到了几个可爱的人,他们和我同程的故事,可以说来给大家听听。
山里风光旖旎,景色美妙。对于路过的人,美景总是稍纵即逝;而对于长期工作在山里的人,可能别有一番感悟。有一次,我在路上捎了一位山区监狱的警察。坐在车上,他给我讲到:“我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下班后准备进城看看老婆孩子,单位又打来电话让我回去处理事情,哎,没办法只好拦车再赶回去,没想到幸运地遇到你。”我笑着说:“在山里上班搭车就是不方便。”路途无聊,他又给我讲起,他年轻的时候在这山里工作,总也找不下媳妇儿。别人帮忙介绍对象,女的一听说是在山里工作的狱警,立马就推掉了。好不容易结婚了,还经常在单位忙工作。孩子在城里上了几年学,自己从来没有开过家长会,妻子一个人在家操持,觉得亏欠家人的太多了。我问他“你后悔干这份工作吗?”他黝黑的脸庞闪过一丝犹豫,我专注地开车没好意思再接下去问。他主动又说:“没啥后悔的,就是有时候苦闷。在山里待了12年,逢年过节几乎没回过家,要说没想过调出这山窝窝,那是假的,可这工作总要有人干吧。套用当下时髦的话,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啥?”他忽然摸着脑袋想不起来了。我接话说:“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对,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咱虽不会写诗,还好咱有田野,呵呵,想想还有工作可忙活,该知足了。”他说这个“知足了”的时候,尾音拉的很长。看着他急匆匆地下车走进了单位的大门。我在想,这个“知足了”的感叹,或许是他常年在深山工作,咀嚼完孤独和寂寞后仍然选择坚持下去的理由吧。
我经常走的这条山路,既是百里矿区,更是革命老区。有一次,我捎上了一位在马兰革命纪念馆里当讲解员的姑娘。出于职业习惯,姑娘在车上“狠狠地”给我科普了一次红色教育知识。然后她说:“在革命纪念馆工作了三年,每天向参观的人们讲解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在我家乡工作的故事,使我渐渐爱上了这份职业,现在感觉很幸福。如今的马兰,不再是‘边区’了,城里人经常到我们这里来,这里有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流,新鲜的空气,还有大家都爱吃的土豆。”姑娘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聊起土豆,我告诉她,有一年,我在微博上看到马兰的土豆卖不出去,路过的时候买了一大袋子,还帮忙转发了微博,就是不知道后面的销量如何。她说:“没想到你挺热心,这里的土豆好吃吗?”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她笑了:“当年的边区人民革命光荣,现在的边区土豆香甜美味吧。”我也笑了:“那是,你不仅是好的讲解员,还是好的推销员呢!”这份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沟通和帮助的温暖,在车厢里弥漫起来……
从山花烂漫的春天走到枝叶繁盛的夏季,从田野丰收的金秋走到寂静无声的冬日,大山以它固有的姿态守护着来往的人们。有一年的冬天,天空正下着大雪,在一所小学的门口,我遇见了四个拦车的年轻教师。看到他们在路边冻得直哆嗦,我捎上了他们。人一多车厢顿时暖和起来了。其中一个老师说:“冬天雪地的,辛苦你了!”我说:“我也曾经是学生,拉上老师回家,不是应该的吗?”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笑声。我打听学校里的情况。他们说:“小学只有30多个学生,在山里待不住的年轻老师都跑了,我们四个也是早两年分配下来的大学生,我们再走了,就没人了。山里的娃,上学条件差,冬天取暖,还要靠老师们生炉子,害怕晚上取暖的时候出问题,老师还要和娃们睡在一起,自己辛苦点,咱也要负起责任让娃们安全。”车外寒风凛冽,看着冰天雪地里被风卷起的雪花打在车窗上,我忽然语塞,山里学校条件虽然艰苦,但他们为人师表的这份责任,让我在冬日里又收获了一份温暖和感动。
山路漫漫,风雨兼程。走过几年的矿山路,遇到了几位可爱的人,也许在时光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彼此的过客。但是,大家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岗位,也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价值。“知足”“幸福”“责任”,这不仅仅是他们的故事,更是大家需要坚持走下去的动力和理由。风雨矿山路,是谁,接下来还会和我一起同程? (运销集团)